夏先衍一行人离开余杭南下去往了金华市,去调查上山遗址所孕育出的灵源。</p>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遗址距今约至8500年,比河姆渡遗址早了3000-4000年,比跨湖桥遗址早了2000-3000年。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的史前文明上溯至一万年。</p>
经过22年的考古调查,截至目前,在浙江省金华、衢州、??越州、台州等4个市11个县(市、区)先后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1处,这些遗址皆位于长江中下游钱塘江流域,形成了一个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的遗址群,是迄今华夏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即便是放眼全球范围,也堪称独一无二!</p>
上山文化遗址包含了浦江上山遗址、嵊州小黄山遗址、金华开发区青阳山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永康长田遗址、义乌桥头遗址、金华开发区木禾山遗址等在内的24处遗址。</p>
从穴居到定居,是人类进程中迈出的革命性一步,是形成农业社会及其社会关系的前提。从目前的考古证据看,上山文化率先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定居聚落,即早期村落,是华夏农业社会的发端,严文明先生为此题名“远古中华第一村”。</p>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发现了一万年前丰富的稻作遗存,其中有4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分析研究,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连同上山遗址发现的水稻收割、加工、栽培等实物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p>
2024年5月,华夏科研团队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在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p>
上山文化遗址10万年以来从野生稻分布到最终驯化的连续证据: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经在长江下游地区广泛分布;大约在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稻;大约在年前,开始了野生稻驯化前栽培;大约在年前,野生水稻完成驯化。</p>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于世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更是欣然提笔,写下了“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p>
义乌桥头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数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关注。这些彩陶,陶衣鲜亮,以红衣为主,也有乳白衣,在目前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这些彩陶被认定为现今阶段考古所发现的、属于华夏民族最早时期的彩陶制品。</p>
桥头遗址的发现,是华夏东南亚地区距今9000年前农业定居生活走向初步复杂的重要见证,也是上山文化聚落考古的一大突破。</p>
上山遗址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华夏拥有长达万年之久的悠久文化历史。如今,在浦江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里,矗立着一座专门用于展示上山遗址的博物馆——上山遗址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p>
正是因为上山遗址的存在与上山遗址博物馆的建立,上山文化在此地孕育出了灵源,灵源诞生后以这座博物馆中心,扩散至上山考古遗址公园。</p>
这个神秘而又充满奇幻色彩的灵源之地,宛如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存在。</p>
上山灵源之地与灵台灵源基地一样,灵源之中出现了植物性质的伴生物,一种外形酷似稻米的神奇植物,御灵部赋予了它一个别致的名字:“灵米”。</p>
目前,这些灵米仍处于成长的阶段,远未达到成熟状态,因此对于它们究竟具备何种奇特功效,暂时还无从得知。</p>
在调查发现这种植物的第一时间,武警战士就封锁了这里,紧接着,来自华夏动植物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受命奔赴此地,对这种出现的植物进行研究。</p>
经过一番详尽周密的调查之后,夏先衍终于踏遍了整座灵源之地,最后来到了灵米的诞生之地。</p>
前来迎接他的是一个熟悉的面孔,正是调查灵台灵源基地时华夏动植物研究所最先觉醒灵觉之人吴广科。吴广科带着几个师弟驻扎在上山灵源基地。</p>
吴广科远远地望见夏先衍走来,脸上立刻绽放出热情的笑容,迎上前去,“夏部长,欢迎来到上山灵源基地!”</p>
然后又冲着后面的人挥了挥手,“各位好久不见!”</p>
夏先衍亦是满脸笑意,回应道:“是啊,吴广科,许久不见,不知你这功法修炼得如何了?”</p>
吴广科谦逊地笑了笑,说道:“承蒙部长关心,那部《斗极心经》着实非常适合我修炼。”</p>
听到这话,夏先衍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走吧,快领我们去瞧瞧那传说中的灵米究竟是何模样!”</p>
于是,吴广科引领着夏先衍及其随行人员,一同走向了专门为灵米划出的特定区域。众人放眼望去,只见那一株株灵米整齐地排列着,乍一看上去,其外形的确与普通的水稻颇为相似。然而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它们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灵气波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