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最后给复旦公学捐了5000两,不过还算小钱,因为马上就有一笔更大的支出。</p>
陆家实在是无法继续承担皕宋楼的负担,准备出让这十万卷古书,价格按之前谈好的25万银圆。</p>
再不出手,日本的文物猎手岛田翰说不定会做什么小动作,未免夜长梦多,还是赶紧买下来为好。</p>
当时约定李谕与张元济以及李叔同共同拿这笔钱,但他们两个没有这么多现钱,于是李谕拿了大头,出了20万银圆,张元济出3万,李叔同2万。</p>
正好李谕当时买下了豫园,就让杨斯盛专门修一个藏书楼。这批书运抵上海需要半年以后,那时候楼也能修好。</p>
李谕没有继续待在上海,转而回了京城。</p>
到达塘沽港时,李谕实在有点受不了这种缓慢的交通方式,于是找到了唐绍仪。他刚刚当了新任的铁路大臣,是民国初年权力巨大的交通系的开始。</p>
李谕把想法一说,唐绍仪就同意了,因为上海太重要,根本不需要多说,大家都知道津浦线的重要性。</p>
唐绍仪说:“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去年刚刚开始筹办京张铁路,此时资金恐怕难以筹措。”</p>
李谕给他出主意:“只要洋人不要路权,完全可以找洋人的银行借款。”</p>
唐绍仪思忖道:“洋人对路权极为看重,只借钱就怕他们不同意。”</p>
李谕说:“那就找两个不同国家的银行借钱,或者干脆找美国银行借款,他们现在不是天天嚷着门户开放嘛,对殖民不感兴趣。”</p>
唐绍仪说:“如果真的能够只借钱而不丧失路权,其实事情很好推动。四年前袁大帅就曾经提议过,但大家不愿意让这条交通动脉的路权握在洋人手里,所以一直搁置。”</p>
李谕又补充说:“铁路一响,黄金万两。只要是付款条件良好,不信所有的洋人银行会忍得住不借钱。”</p>
唐绍仪说:“但借款数额是固定的,铁路真的开始修建后,时常会超出预算。”</p>
李谕自然明白这种道理,于是说:“到时候大不了借用洋人的银行继续增发债券,大型基建工程到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离不开金融手段。”</p>
唐绍仪感觉的确是条好路,他也知道当初法国靠着金融手段两年还清50亿法郎赔款,按照当时的汇率,这可是折合白银超过12亿两的巨款,比清政府所有赔款的总和还要多。</p>
唐绍仪说:“我会尽快写好奏折上奏朝廷。”</p>
李谕可是太希望这条铁路快点落成了!</p>
——</p>
回到京城后,李谕看到家中多了不少包裹和信件,包裹是从欧洲寄过来的一批科学杂志。</p>
李谕先打开看了起来。杂志很全,刚翻开一本就看到了尼尔斯·玻尔的大名,但刊载的只是他一篇学士毕业论文,名字叫作《水的表面张力的测定》。</p>
此时欧洲大学搞物理专业的基本都得写实验类的论文,像李谕还有爱因斯坦、普朗克这种纯理论物理的很少。</p>
当然,为了保住地位,他们也要写点实验方向的物理论文,不然别人真的会以为你压根不懂物理。</p>
另外,杂志里已经有了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所有五篇论文,质能公式赫然出现在了《物理年鉴》一期杂志上。</p>
李谕又打开了一封信,看封面是来自英国皇家学会,以为写信的还是开尔文勋爵或者哈金斯会长,没想到却是来自学会中的一位院士——洛克耶。</p>
“尊敬的李谕院士,</p>
容我自我介绍,本人诺曼爵士,是《自然》杂志的创始者兼主编。今日我征得了开尔文勋爵的同意,可以向您约稿,发表在《自然》之上。能得到您的优质稿件是现在所有科学杂志的荣幸,本人十分希望李谕院士投稿。……”</p>
诺曼爵士是洛克耶的爵位。</p>
没错,三大科学期刊中的《natural》就是他创办的。</p>
这位老哥也是个天文学家,很早就研究了太阳光谱,然后预言了在太阳光谱中发现的氦元素。</p>
后来地球上终于找到氦元素后,他就被授予了爵士。</p>
冲着《natural》的大名,李谕也得答应洛克耶的请求,于是开始寻思写什么。</p>
想了半天,还是写物理中的同位素,——此时准确点应该叫做“同位素假说”。</p>
原子质量作为元素最基本的要素,每种元素在发现后都会立刻进行原子质量的测定,此时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里就将它们列了出来。</p>
多年前,科学界就形成共识:将氢原子的原子量定为1,后续的原子就是氢原子的整数倍。</p>
但早在半个世纪之前,瑞典的一位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就发现,氯元素的原子量经过测定,竟然是35.5左右,并不是氢原子的整数倍。 这在化学界是个非常困扰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