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东瞥了江姗一眼,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随口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同学告诉我的。”
“你投钱了?”
“嗯”唐伟东不屑一顾的模样,忽然让江姗心里没底起来:“那什么,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唐伟东没有回答她,又接着问道:“投了多少?”
“两,两万,这可是我全部的家底了,这两年赞的钱都投进去了。”
“那家公司叫什么名字?”
“长城机电。”
得,一听这个名字,唐伟东什么都明白了。
说起这家公司,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沈太福。
这货一开始还真是个人才,研制出的节能电机也是真的,还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表彰。
你说他要是真的好好搞这一块,绝对也能发财,可人家就不。可能是觉得搞实业生产来钱慢吧,于是他就拿着这个节能电机当幌子,和某些人的批示当背景,开始到处集资。
92年京城人均工资只有二百五十块钱左右,而这哥们儿,只用了二十天就集资超过两千万。
此时仅一个京城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胃口了,于是他趁热打铁,将集资的范围,扩张到全国,先后在全国设立二十多家分公司和一百多所机构,雇佣职员三千余人。
作为一个科技制造公司,他们公司的员工,每天的工作安排既不是科研,也不是生产,而是登广告、炒新闻、出去满大街的寻找投资者,替公司集资敛财。
这里还要说一下,某些媒体人在沈太福的忽悠或者“攻势”下,或被动或主动的成为了他敛财的“帮凶”。这其中,最为活跃、最为卖力的是科技曰报的记者孙树星。
这厮不光卖力的帮沈太福摇旗呐喊,还为他牵线搭桥,引荐某些领导,最后着实有领导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给坑惨了。
在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场集资风暴,瞬间席卷全国。
从92年6月份开始,一直到93年2月份,集资规模已经超过了十亿,投资人数超过十万,仅个人集资款就高达93。
庞氏骗局嘛,泡沫终究有吹破的那一天。
这位老兄在不归路上一路狂奔,根本停不下来,也没法停下来,只要一停,他吹的泡沫就破了。
于是,他就开始可劲儿的吹牛皮,说自己已经申请了三百多项专利,手头有十五亿元的订单。然后他继续砸钱,在媒体上和关系网上下功夫,光是红包,据他所说就送出去了三千多万。
借助金钱的魅力,沈太福,经营出了一个盘根错节,庞大的关系网。最后在查处的时候,仅涉案的高级别管员就多大一百二十多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