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高远、徐清婉听着苏宸的言论,表情微怔,皆是露出沉思之色。</p>
这些话糙理不糙,都是熟读经史之人,稍微一结合,也能体会到苏宸这番话背后的深意来。</p>
不过,士农工商的高低划分,自古以来就是思维局限,使得世人都尊敬读书的士子,觉得工匠和商贾都是贱民,在社会上地位较低,甚至许多朝代,连穿衣的颜色和布料都有要求,禁止商贾穿华贵衣衫走在街上。</p>
酒席上的徐家父女,高远等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对工与商轻视也属正常,若不是韩熙载三朝元老,对朝廷局势有所透析,认为唐国如今靡靡之音过重,追求奢华文章,缺少了实干型人才以兴国。</p>
他想是想到了,但韩熙载却一直苦于无人可用,如今发现了苏宸这个与众不同的读书人,似乎心中诸多犹豫和困惑,也迎刃而解了。</p>
韩熙载觉得,这就是他所需要找的实干型人才!</p>
用对了此人,发挥作用,或许能够改变唐国的局势。</p>
徐清婉提出自己的顾虑道:“可这些终究是技巧,一时生意,不能形成理论,让更多的人学习和推广,于国的用处,仅限于物产的丰富而已,很难形成一国之新气象。读书识字,教化世人,使得百姓知荣辱,懂礼教,识文字,代代相传,哪怕朝代更迭,学问却不会断绝,这才是大道。”</p>
其实这也是所有读书人的道,儒家的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