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教授太子学识的人,不至于类比江充,但难道一点过错都没有吗?</p>
辞了好,掺和进储君之事的人,又有几人有好下场?</p>
况且,现在太上皇、陛下、太子……</p>
还是安心校印古籍,为国出谋划策吧。</p>
骂不了太子,但我还可以骂皇帝。</p>
“不行,玉不琢,不成器。”</p>
李世民连忙拦道,可以不让魏征教高明,但不能是现在这个理由。</p>
李渊补充道:“对,你们陛下说的有道理。”</p>
李承乾:?</p>
魏征:?</p>
“不过嘛,以后你教太子的时候,就到朕的宫殿来,朕为你们查漏补缺。”</p>
李渊瞥了李世民一眼,自嘲道:“朕这皇帝虽然当的不怎么样,还被人抢了开国君主的位置。”</p>
“但朕也是从隋末乱世闯过来的,年龄也够老了,阅历应当是够的。”</p>
“想必为你查漏补缺,应该够格吧?”</p>
“玄成,你觉得呢?”</p>
你这是自嘲吗?</p>
你这不就是变着法骂我!</p>
李世民想说些什么,却又止住话头,望向魏征。</p>
你骂他啊,把骂朕的那副气势拿出来,骂的他羞愧难当,捂脸逃走!</p>
魏征虽然觉得不怎么样,但终究选择从心:“臣觉得上皇言之有理。”</p>
</p>
程咬金看着一脸苦涩的魏征,心里暗爽。</p>
该!你活该!</p>
现在能体会俺老程的丧牛之痛了吧?</p>
想想这副画面,你说着你的大道理,太上皇安排一群宫娥翩翩起舞,左手拉着裴寂,右手拉着太子,嘴角沾着酒水,时不时还点评舞女的身材。</p>
你想骂又不敢骂,眼睛不能去看美色,嘴上还要滔滔不绝的讲着大道理。</p>
啧啧啧,俺改天可得多去看看太上皇,魏征吃瘪的场面,可不多见。</p>
【在初期,晏子的仁政得罪了权贵和齐景公。</p>
在后期,晏子的苛政又失去了百姓的支持。</p>
最终,晏子只好自嘲道:“我这人傻,治理不了东阿。”</p>
“过去招致指责的行为才是真正应该奖赏的。”</p>
“而现在赢得奖赏的行为才是应该惩罚的。”】</p>
【晏子的失败并非能力不足,反映出的恰恰是历史的结构性问题。</p>
历朝历代的许多改革,从唐的租庸调到宋的青苗法,再到明的一条鞭法都是毋庸置疑的,仁政改革者也是真心为民着想的,然而都逃不脱失败的宿命。</p>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复杂,治理如同一张细密的网,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p>
虾米代表百姓,他们辛苦劳作,提供社会的基本生产。</p>
小鱼象征地方官员,他们依赖百姓赋税而生存。</p>
大鱼指代权贵阶层,这些人通过索取地方官员的供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p>
在这个食物链里权力是层层向上的,攫取是层层向下的。</p>
因此任何政策能推行的前提就是既得利益者所占有的权利和财富只能增不能减。</p>
任何试图做减法的措施非但不能落实,反而增加了旧有机制的运行成本。</p>
而新增加的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百姓的身上。】</p>
【而生态系统的平衡正在于:各环节的消耗不过度,百姓能维持基本的生产和生计,当这一平衡被打破时,系统就会趋向崩解。</p>
对于晏子来说,他的仁政虽好,却得罪了三邪和二谗。</p>
他的苛政虽坏,却可以满足既得利益者的胃口。</p>
因此,晏子治理东阿时,始终面临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压力与信息不对称的困局。</p>
内部压力来自统治阶层的权贵集团,他们利用影响力左右政策方向,使地方治理者不得不妥协。</p>
外部压力来自普通百姓支持的无力,虽然民众希望仁政,但他们缺乏组织和力量,无法给仁政提供足够的权力基础。</p>
在信息高度封闭的情况下,决定信息传递结果的往往是信息管道,而不是事实本身。</p>
面对信息不对称的困局,晏子曾坦言:“百姓拥护我的政策却无法传达,权贵不满,却能直接进谗言。”</p>
在这样的结构下,晏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选择妥协退让,是每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在权力结构中的必然宿命。</p>
他用自己的经历与故事揭示了一个残酷世界的真相,仁政为什么总是输?</p>
因为在一个自上而下的封闭系统里,仁政的成本往往高得无法承受,而苛政的收益却立竿见影。】</p>
评论区:</p>
〖不解决生产力,只改变社会关系是没用的。〗</p>
〖因为人性本恶,教育可以向善,而古代是不可能教育普及的。〗</p>
〖好的制度激发人性美好的一面,恶的制度激发人性丑恶的一面。〗</p>
〖以道治国,诸侯王无才无德。〗</p>
〖凡是仁政,手里面就必须紧握两样东西,一为刀,二为盾。〗</p>
〖仁政违背了人性,虽顺天道,而逆人道。〗</p>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今天是仁政,明天就不一定是,还可以成为苛政。〗</p>
〖一条鞭法也算仁政?〗</p>
〖张居正为大明续命五十年,怎么不算?〗</p>
〖你可少看些短视频吧,这也算仁政?〗</p>
〖其实对比来看,勉强算吧,虽然他主观并不是为了百姓,但客观上压制士绅,缓解了大明的矛盾。〗</p>
〖不过楼上说的对,确实少看些短视频,一条鞭法是由桂萼在嘉靖九年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推广到全国的。〗</p>
〖你这属于偷换概念,提出很有建设性,但实践者更伟大。〗</p>
〖你才偷换概念,不提出,何来实施?〗</p>
〖张居正应该生在洪武朝,或许能实现抱负。〗</p>
〖不可能,按老朱的秉性,政策有用留下,人直接杀了。〗</p>
〖哈哈,你怎么不把清朝的士绅一体纳粮政策也送给老朱?〗</p>
〖准备来说,这个政策叫: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p>
〖我也好奇,老朱有没有可能办到这个政策?〗</p>
〖雍正都能办到,没道理老朱一个开国皇帝办不到。〗</p>
〖你以为这事简单吗?清朝入关杀了上百年,才把士绅驯服,还只是明面上驯服了,老朱行吗?〗</p>
〖可能行吧,老朱杀人不眨眼。〗</p>
〖那他眼睛干不干?〗</p>
大明,应天府。</p>
士绅一体纳粮,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朝堂官员们面露苦色,尤以文官脸色最为难看。</p>
虽然大家私底下都讥讽老朱抠门,对文人不好。</p>
但实际上,老朱对士绅、学子是很优待的,虽然比不上两宋,但也很好了。</p>
朱元璋的追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p>
老婆孩子热炕头,老婆、孩子身体健康,百年之后,太子顺利接班,然后朱家人丁兴旺、大明万世永昌。</p>
老朱是敢想敢干,想收拾一个人,在他犯小错的时候,老朱当看不见。</p>
然后等他犯大错,牵连的人数足够多时,老朱才会动手,将一干党羽,尽数诛灭。</p>
群臣望向龙椅,无声的反对着。</p>
老朱笑道:“放心,咱不是朝令夕改之人。”</p>
“咱可以给你们保证,至少三代……五代吧,这个政策肯定不用。”</p>
老朱有些示弱的言语非但没有让众臣面露喜色,反而更加苦闷。</p>
脸上的愁容如死了亲娘一般。</p>
众所周知:当老朱和颜悦色,还示弱的时候,证明他未来的报复会很猛烈。</p>
再众所周知:老朱的保证,如同他发的丹书铁券一般,一字不可信。</p>
早死早投胎,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直接来一刀。</p>
宋濂行大礼,稽首而拜,请求道:“臣请实行士绅一体纳粮。”</p>
朱元璋示意朱标去将自己老师扶起,劝解道:“天子,岂能朝令夕改?”</p>
“朕才保证五代不行,你又劝朕实行,是想让朕当昏君吗?”</p>
宋濂不起,群臣也跪了下来:“请陛下实行士绅一体纳粮。”</p>
朱元璋不允:“一诺千金,何况天子之言!”</p>
群臣七嘴八舌的解释道:“罪不在天子,是臣等之罪!”</p>
“对,臣等是自愿的。”</p>
“臣等早就有此想法。”</p>
朱元璋还是不允,群臣知道……这件事算是没完了。</p>
陛下防着我们,怕现在就推行,敲定政策、实行政策还是我们,怕我们从中使坏。</p>
可我们真没有这个想法啊!</p>
一点点的小小从中作梗,在大臣们看来绝对算不上使坏。</p>
大秦,咸阳。</p>
嬴政望着扶苏手写的士绅一体纳粮,叹了口气:“这卷……封存吧。”</p>
如今的大秦用不上,代之后兴许能用上,如果大秦能有代的话。</p>
即便是十个商君复生,也没办法实行下去。</p>
真去实行的话,大秦只会亡的更快。</p>
喜欢刷视频:震惊古人请大家收藏:()刷视频:震惊古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