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形机构设计遇到瓶颈时,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进行战略讨论。</p>
齿轮看着设计图纸,一脸严肃地说:“目前变形机构的关节设计在强度和灵活性上难以平衡,按照现有的方案,要么关节强度不足,在承受高压力时可能损坏,要么灵活性受限,影响变形速度和机甲的动作表现。”</p>
铁魂沉思片刻后说:“从作战需求来看,变形速度和机甲动作的灵活性至关重要,我们不能牺牲这方面的性能。但同时,强度是保证机甲在战斗中生存的基础,也不能忽视。”</p>
陈小瑞思考后提出:“或许我们可以采用新型的复合材料来制造关节部件,这种材料既有高强度又有较好的柔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关节的传动结构上,我们可以借鉴生物关节的设计原理,优化能量传递路径,提高关节的响应速度。”</p>
大家听了陈小瑞的建议,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开始按照这个思路重新设计变形机构。</p>
在武器与控制系统融合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战。</p>
发条有些苦恼地说:“能量剑的控制逻辑和坦克的火炮系统完全不同,一个侧重于近战的灵活操控,一个注重远程打击的精准度与威力,要将它们整合到一个控制系统里,实在是太难了。”</p>
齿轮也附和道:“而且,新增加的小型导弹发射器的发射序列和瞄准机制,与原有的坦克作战模式也存在冲突,我们在操作时很容易出现混乱。”</p>
团队成员们陷入了沉思,片刻后,陈小瑞率先发言:“我们不能各自为政,需要深入了解每个武器系统的核心操作逻辑,然后找到共性与差异点。</p>
对于能量剑,我们可以设定特定的近战模式切换按钮,在切换后,控制系统自动调整为适合近战的灵敏度和操作反馈。而对于小型导弹发射器,我们在坦克的瞄准系统中增加一个辅助瞄准模块,专门针对导弹的发射轨迹进行计算和校准,同时,在操作界面上设置清晰的区分标识,让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一目了然。”</p>
大家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的成员从软件编程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代码结构,提高系统对不同武器指令的响应速度;有的则从交互的方面考虑,使智能控制系统在切换武器形态时能够更加便捷地操作。</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