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骥的余党已被尽数清剿,南方的动荡趋于平静,朝廷内外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然而,张宇却深知,平定动乱只是暂时的胜利,百姓心中的不满,仍旧像暗流一样在大清的各个角落中流动。</p>
在御书房中,张宇与几位心腹大臣密切商议,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巩固朝政,确保长久之安。</p>
“陛下,胡骥一事并非偶然。若想要根治,必须彻底革除那些在地方割据为王、拥兵自重的势力。”陈昱光直言不讳,“这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私通势力、压榨百姓,已经触犯了国法。此番南方动乱,便是因这些地方势力滋生的弊病而起。”</p>
张宇神色微冷,沉声问道:“如此看来,朝中对地方官员的监管不足,是导致这次动乱的根本原因之一。若不彻底整顿,恐怕后患无穷。”</p>
沈清言此时轻轻点头,沉稳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这段时间臣仔细调查了一些地方官员的账目,发现其中不少贪墨、私吞税赋之事。若放任不管,不但百姓怨声四起,国库也会逐渐空虚。”</p>
张宇听后,思索片刻,点头说道:“清言所言甚合朕心,现今朝中确实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将那些贪腐之辈逐一清除。”</p>
正在此时,一名内侍走入,呈上了一份地方奏折。张宇接过,展开细看。奏折来自山东巡抚林敬元,详述了本地因为饥荒导致民不聊生,许多百姓甚至因无粮可食而被迫卖田卖地,流落他乡。</p>
“山东地处富饶之地,怎会闹饥荒?莫非此地官员徇私枉法,截留了赈灾之粮?”张宇眉头微蹙。</p>
沈清言拱手道:“臣愿前往山东,深入查探地方贪腐情形,若有不法之人,必当严惩不贷。”</p>
张宇微微点头:“好,清言,此次任务极为重要,你可要小心行事,务必将那些祸害百姓之人逐一揪出。”</p>
此后几日,沈清言与几位心腹带着密令,悄然前往山东。张宇在等待消息的期间,一面继续听取各地奏折,一面开始推动朝廷中枢的调整。他亲自召集了几位与民生、财务有关的重臣,要求他们重新审视税赋、粮仓的分配情况,严查可能的漏洞。</p>
数日后,沈清言传来密信。信中详细陈述了山东饥荒的真相:林敬元巡抚虽尽职守本分,但当地知县与富商勾结,将朝廷下拨的赈灾之粮截留,转而以高价售予百姓。许多贫民因无力支付高价而陷入困境,导致整个地区怨声载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