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第102章 文以载道一脉相承的汉字

汉字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字符号,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p>

汉字的书写载体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丰富的演变,从最早的陶器、龟甲兽骨,到后来的青铜器、简牍、帛书,再到纸张,每一种载体都承载着汉字的发展与传承。</p>

甲骨刻辞</p>

甲骨文是商、西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是华夏目前已发现最早的文字体系,其中以殷商甲骨文最具代表性。甲骨刻辞多用尖利的工具契刻,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遒劲而又富有立体感,书写风格也随着时期的不同而迥异。</p>

被誉为“甲骨之王”的《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非常具有代表性。该骨片现藏于华夏国家博物馆,正反面刻满卜辞,字形较大,字口涂朱,书风雄浑,笔画粗壮遒劲,可以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是甲骨文书法学习者最好的“法帖”之一。</p>

青铜铭文</p>

青铜又称“金”,青铜器上的铭文又被称为“金文”,相较于甲骨文,金文风格端庄浑穆极富庙堂气息。青铜铭文战国以前以铸铭为主,战国时期刻铭增多。</p>

战国后期青铜器刻铭开始增多,1977年出土于冀州省平山战国中山王墓中的《中山王方壶》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器物。此壶现藏于冀州省博物馆,器物外壁镌刻长篇铭文,每面 10 行,共计 450 字。</p>

记述了中山王十四年,中山伐燕获得胜利后铸此壶,颂扬了中山相邦伐燕的功绩,阐述了巩固政权的重要性和立国安邦的道理。铭文镌刻技术精湛,横笔短劲而竖笔多长曲。竖画向下有悬针之笔,流畅修长,重心向上,极富装饰性,是战国晚期金文珍宝。</p>

太师虘簋</p>

“太师”是官职的名称,相当于卿大夫级别。“虘”是人名,这件器物的盖子上有铭文7行70个字。内容大意是正月既望甲午日,王召太师虘入门,赏赐给他一件虎皮袍子,太师虘认为这件事情非常荣耀就记录了下来。在商周有铭文的青铜器有一万余件,但是像这样完整记录年月日的仅有30余件。铭文字形相较于甲骨刻辞,字形更加规整,结体更加严谨,布局也更加匀称。</p>

石刻书法</p>

“以石代金,同乎不朽”。祖先将文字镂于金、石,最初目的都是为了文字所承载的内容能长久地保存流传。由于石材具有质地坚固、凿取方便、幅面开阔、易于刻制、位置灵活、便于留存等诸多优势,渐渐的取代了青铜铭文的历史地位。</p>

石鼓文</p>

石刻文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石磬和玉器。春秋战国时期,以《石鼓文》为代表的少量刻石作品篇幅显着增长。石鼓文被誉为石刻之祖,因刻于十只鼓形花岗岩石墩之上,故称之为“石鼓文”。每只石鼓上有一首四言诗,记述了秦公游猎的内容。它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这些石鼓文对于周秦历史、金石学、文字学、文学史和书法史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慈寺寺碑》全称《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相传是唐代颜师古撰文,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碑文记录了秦王李世民仅凭数千精兵大败窦建德十万大军的虎牢之战和建寺立碑的原因,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碑文布局章法有行有列,疏阔清朗。当代着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曾说:“学习此碑,无论再学魏碑或成熟的唐楷,都非常方便,有左右逢源之妙。”</p>

简牍文书</p>

在纸张出现之前,华夏文字书写、记录的主要载体就是简牍。竹制为简,木质为牍,或曰窄为简,宽为牍。内容多为文书、典籍,用笔清晰可辨,墨色墨气可感。</p>

字体从古文到行草,应时代变化而分派。秦简质朴,楚简浪漫,汉简开张,时代不同,书风迥异,绚丽多姿,自然成趣,成为华夏书法史上靓丽的一笔。</p>

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约有2500枚,形制多样,文字多为楚系风格。这些简是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的,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状态,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华夏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p>

博物馆展示的这两枚为《楚居》篇,为楚国史官所写,详细记载两千三百多年以前从楚祖到楚肃王之间,历代迁徙路线及楚国国名来源,可谓是一部楚国史书。该篇字迹书写工整,文字结构紧凑,运笔流畅,笔画间呼应可见,十分具有动感。</p>

缣文帛书</p>

竹木制作而成的简牍,虽然易得但过于笨重,同时期还出现了一种质地轻软、便于携带的载体——缣帛。在帛上书写文字称为帛书。帛用于书写,源于春秋,盛于两汉,与简牍和纸等书写载体并存。</p>

代表文物,鸭头丸帖</p>

这幅是王献之的行草代表作,也是唯一的绢本传世真迹,内容为他给友人的一封便札,像现在通过聊天软件给朋友发的消息,只有两行 15 字。帖文内容:“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p>

从这一帖的语气来看,应当是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诉过王献之这个情况,王献之服后,觉得果然如来信所说,所以回信约这位朋友明天聚会并向其求教。明末清初鉴藏家吴其贞曾称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p>

纸书翰墨</p>

缣帛书写价格昂贵,汉代纸张的发明,为书写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材料。书写材料的进步也使书写风貌焕然一新,不论是官方文书、私人信札,还是文人手稿、高堂大轴,使汉字书写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p>

代表文物,兰亭序</p>

王羲之的《兰亭序》,它被尊为“天下里说的“修禊事也”。名满天下的谢安等文人雅士,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1人,汇聚于兰亭。曲水流觞、赋诗咏怀。</p>

一共写下了37篇诗作并汇集成册,大家一致推举王羲之写序,这就有了这篇传颂千古的《兰亭序》。王羲之写这篇文章时,已是51岁,书法风格臻于佳境炉火纯青,是他书风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p>

全篇用笔如有神助,遒媚洒脱,逸气满纸,纵横开阖,万千变化,20个“之”字更是变化多样、各具形态,叹为观止。后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一文中“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来盛赞王羲之的书法之美。</p>

华夏历史上着名的五位语言文字学家,他们分别是东汉许慎 着有《说文解字》、两晋郭璞 着有《尔雅注》、南朝梁顾野王 着有《玉篇》、隋陆法言着 有《切韵》 、清段玉裁 着有《说文解字注》,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和执着写下一部部鸿篇巨制,正是这批学人的代代传承,才有华夏文字学的发展繁荣,才有汉字的历久弥新。</p>

汉字记录了华夏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华夏优秀传统道德观念、璀璨的文学艺术、灿烂的发明创造、生产生活的智慧等,使华夏文明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无论历史长河经历多少曲折,汉字体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犹如定海神针,维系了中华文化的根脉,推进了华夏文明的传承发展。</p>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p>

喜欢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请大家收藏:()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p>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小师妹玩转抖音,老祖竟是榜一
小师妹玩转抖音,老祖竟是榜一
刚出评分所以分比较低,大家放心入,包搞笑的?谢符穿书成了男频修仙文的炮灰女配。剧情是白月光小师妹因为男主选择女主江月之后因爱生恨,变为恶毒女配。在男频文里女性就应该成为男主的垫脚石?不好意思。她是个女人不是个贱人,世上好男千千万,没必要非得爱他一个龙傲天!只是男主气运太大,跟他作对没好果子吃?不要紧,开启享福系统,
一跃锦鲤
失忆后认错老公,首长宠我捧心尖
失忆后认错老公,首长宠我捧心尖
和丈夫结婚当晚,丈夫就当兵出任务去了。苏月牙结婚三年恪守本分照顾婆婆,好不容易等丈夫升职回来接她们婆媳去大院住,眼见着就能随军过上好日子了,结果一觉醒来,丈夫和婆婆丢下自己连夜逃跑。她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丈夫,才得知他不要她了。失忆后,忘记了一切,她被一个男人捡到,错认对方为自己的丈夫……
盛雨木
绝色生骄
绝色生骄
门阀霸世,军匪割据。北方的少年扬刀挥鞭,策马山河,便要为天下寒门布衣劈开一条大道。我本无意逐鹿,奈何苍生苦楚,战就战他个八荒无敌!
沙漠
嫡女重生:带娃流放成王妃
嫡女重生:带娃流放成王妃
相府嫡女林青青在新婚当日被贼人掠去失去清白,相府也被诬陷抄家。重生后的她面对三皇子与庶妹林婉儿的阴谋,巧用计暂时逃过被杖毙的命运,被与相府众人关在一起。而相府藏着一个只有历代相爷知晓的秘密,引得各方觊觎,被流放的时候,与晋王相遇,机缘巧合之下,晋王与她共同开启空间,搬空国库。在流放之时,逃荒,养娃,治病救人,暗中获
木槿糖糖
从妖尾开始的功德成圣之路
从妖尾开始的功德成圣之路
曾经是蓝星五好青年的李轩,刚做完好事准备回家的时候被一辆重卡直接创飞。本是只是普通人的李轩当场失去了生命。当他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超凡的世界。而他,作为一个孤儿在国家的福利下成功活到了18岁。就在他考虑是成为超凡者,还是当一个普通人的时候。迟到了十八年的系统突然出现……
翻不动身的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