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西式马车在南京路疾驰。</p>
马蹄声碎,铜铃叮哨,惊动行人,纷纷闪避。这是两匹马拉的轿式车,车夫头戴红色包帕,皮肤黝黑,浓密的络腮胡掩盖了下半个脸部,是个印度人。他高高坐在驭手座上,手握缰绳,马鞭在空中打个旋子,"叭"地震响,十分威风。车棚两侧,插着两面手掌大的英国"米"字旗。车窗口,不时伸出一颗黄发脑袋,催促车夫。</p>
大英帝国驻上海领事麦德尔先生,此刻正赶往上海道台衙门,去拜见道台徐义甫大人。</p>
在中外官员交往中,常常是清廷官吏登门拜访洋官的现象较多,自从那场战争失利,洋人船坚炮利,吓破了朝廷官吏的胆,每有外交,朝廷总是唯唯喏喏、低人一等,洋人无不盛气凌人、飞扬跋扈。此刻,麦德尔急匆匆拜访上海道台,实属罕有之事。</p>
徐义甫闻报,心里发怵,不知英国领事有何事登门!慌忙出衙迎接。</p>
"哈喽!徐大人,"麦德尔操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同徐义甫拉拉手,算是见面礼。</p>
"领事先生,有事派员告知本道,何劳你亲临寒舍。"王义甫见麦德尔面色和气,不像兴师问罪模样,才放下心,极恭谦道。</p>
两人客厅坐定。</p>
麦德尔开口道:</p>
"我国公使威妥玛先生来电询问,租界和贵道之间的马路可否开通?此事我曾多次提醒王大人,不知现在作何筹算?"</p>
"这个……,"王义甫面有难色,迟疑道,"领事先生休急,本道已呈文两江总督钱大人,尚无指令,再等一段时间罢。"</p>
麦德尔却没法再等。中国官场的办事效率,他早有领教,能拖则拖,能化则化,常常一纸公文呈上去,不了了之,杳无回音。在沿海诸省通商口岸中,英国最重视上海,因其港口处在长江出海处,轮船溯江而上,可达南京、芜湖、九江、武昌、重庆等地,深入中国腹地,可到四川、云南、贵州,与印度,缅甸连成一片,成为英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贸易区。因此,英国视上海为同列强诸国在中国竞争的根据地,称之曰:东方巴黎。</p>
英国急欲加快上海市容建设,拓展贸易市场,朝廷却冷眼观望,不予合作,似乎是外国人的事,与己无关。原因在于朝廷中官员分为两派:一派属守旧官吏,仇视洋人,妄自尊大,认为凡洋人所务之事,皆对中国不利。另一派则主张师夷长技,效法洋人长处,富国强兵。</p>
两派时有摩擦,意见相左,皇帝对洋人既怕又恨,自然站在守旧大臣一边,对洋人所提要求,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英国公使威妥玛曾照会京城总理衙门,要求在上海英租界和上海道之间修筑马路相连,促进上海贸易发展。这建议对中英双方都有利益,朝廷应予同意,但照会经军机处理转呈皇上,却留中不发。皇帝疑心英国人借口扩大贸易,意在控制整个上海,故意拖延,不予回答。</p>
上海道台也得上司请示,对麦德尔先生采取敷衍态度,不和他合作。</p>
可是形势发展,不容英国人等待。</p>
法国把越南作为基地,向云南、两广发展,其商贸已达西南诸省;德国在胶东半岛活跃异常,日本与俄国在关外急夺利益,美国后来居上,势力深入中原腹地。新近传来消息,俄国对新疆虎视眈眈,日本则垂涎台湾。偌大一个中国,眼看被列强瓜分殆尽。朝廷忙于对付民军,诸强争夺激烈,皇帝反而作壁上观。中国有古话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皇帝想当渔翁,英国人却不愿落在诸国之后。英国政府电令上海领事,务必加强对上海的贸易控制,进而控制长江沿岸商贸市场。</p>
抓住上海,便抓住了长江,亦据有中国江南地区。</p>
麦德尔顾不得昔日的傲慢,放下架子拜访上海道台,其源盖出于此。</p>
王义甫不温不火的态度,令麦德尔大为光火,但又不得不捺住性子。他明白扩修马路之事,还得靠这位地方官,虽然他极端鄙视这个脑满肠肥、颛预无能的朝廷官僚。</p>
"王大人,贵国对女王陛下政府的要求不予合作,将被视为最不友好的态度。"</p>
"麦先生,稍安勿躁,"王义甫安抚道,"待圣谕颁达,下官一定照准执行。"</p>
"王大人,贵国皇上连修一条马路都要干预吗?"</p>
"那是情理之中,中国有句古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朝廷每一寸土地,都属天子所有,贵国要修马路,当然应先奏报皇上。"</p>
麦德尔虽然不懂那句古训,但对方的意思他听明白:在中国土地上修路,皇帝须亲自过问。</p>
"王大人,若每条路都要经皇上批准,你们皇上忙得过来吗?"</p>
"这个……,"王义甫噎住了,显然不能自圆其说,皇上哪能管这些芝麻小事。</p>
麦德尔明白对方敷衍自己,他耸耸肩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纸。"王大人,领事馆得到一个情报,请你过目。"</p>
王义甫接过一看,乃是民军王府的一封公函,发给英国领事馆;信中要求英国政府火速供给枪械弹药,供作战之用。</p>
</p>
王义甫暗暗吃惊:民军定都天京后,与朝廷对峙了几年,互有胜负,占据了江苏富庶地区,成为朝廷心腹大患。若英国援手提供军火,则民军势力大增,江浙岌岌可危,上海道台亦做不下去。</p>
"领事先生,贵国暗中与长毛勾结,乃是对大朝廷最不友好的行为。"</p>
轮到王义甫提出抗议。</p>
" ok ,"麦德尔摊开双手,做出无能为力的姿态,道:"民军和皇帝谁是我的朋友,我们便支持谁,贵国政府明白这点,不是吗?"</p>
民军起事后,曾多次派员向洋人购买军火,政府屡屡提出抗议,各国政府辩称:贩卖军火系民间商业行为,政府不予干预。政府无法制止。后来,天京定都,英国人见民军势力日强,索性公开与民军做军火生意,无论用何种方式,赚取最大利润,乃是英国国策,令朝廷颇感头痛。</p>
"贵国支持洪杨坐天下,皇上龙颜不悦,修马路之事,恐怕更难获准。"</p>
义甫软中带硬威胁道。</p>
"没关系,我们和另一位中国皇帝做生意好了。"</p>
麦德尔毫不掩盖自己的观点:将全力支持民军打败朝廷,登上帝位,生意照样做。</p>
其实,不单英国,列强同样抱此态度,他们认为朝廷腐败无能,</p>
闭关锁国,仇视外洋,而民军倡导"拜上帝会",与西方天主教比较亲近。若能推翻朝廷,换一个统治者也许更容易打交道。因此,当民军起义,一呼百应,以摧枯拉朽之势连克长江沿岸城市,攻陷南京时,列强大多以"不干涉中国内政"为由,袖手旁观、隔岸观火。</p>
王义甫知道不能再敷衍,英国人只是要求在租界内修马路,上海其它地方如何,道台有权便宜行事,答应领事要求,本无大碍。他脑子一转,提出要求:</p>
"领事先生,倘若贵国政府停止向南京贩运军火,下官当火速禀报上司,批准扩修马路,与其它地区连接,如何?"</p>
" ok ! ok !"麦德尔高兴得哈哈大笑,孩子似地蹦起来,扬扬王义甫的肩头道:</p>
"王大人,你很聪明,中国有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是识时务的俊杰,我代表女王陛下政府,向你表示诚挚谢意,贵国政府同意的话,我将把军火卖给贵国军队,并且还可以组织洋枪队,帮助你们攻打南京。"</p>
王义甫大喜过望,洋人真是好哄,答应他一丁点好处,他便如此热心。</p>
两人言谈甚欢,热情拉手道别。</p>
王义甫当即草拟一封呈文,极言自己如何巧施辞令,说动领事先生停止向民军提供军火,并愿组建洋枪队攻打南京云云,向朝廷邀功请赏。呈文经层层转递,到了军机处。军机处见此事关系重大,呈上皇帝。皇帝备加赞赏,提笔朱批:</p>
上海道台颇通洋务,外交有功,才堪大用,赏二品顶戴,吏部勘用。</p>
王义甫鸿运高照,意外升迁,自是欣喜不提。几天后,上海英国领事麦德尔便接到上海道台公函,称协力扩建山东路,即日先行购地。麦德尔信守诺言,不再理睬天京求购军火要求,转而同朝廷合作,</p>
合力攻民军以后,英美两国政府又觅到一个亡命徒、美国人华尔做头领,组成洋枪队,屡次阻止民军南下,号称"常胜军"。这已是后话了。</p>
"孙先生,你又送东西来了,真是太感谢你啦!"</p>
方母在门口迎住孙友,接过孙友拎着的一串大闸蟹,千恩万谢道。</p>
孙友做出若无其事的模样,摆摆手道:</p>
"路过这里办事,顺道看看你们母女。"</p>
他这样的"顺道"近来日渐增多,隔三差五,总要到方家走走,小坐一会儿,聊聊家常。方家母女感激不尽,认为孙先生菩萨心肠,敬如上宾。穷家小户拿不出什么好食物款待,孙友每次来,总要带一点上好菜品,让方小红整治烹调,喝一杯小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