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一发言,很快就得到一些乡民的支持,这年代,读书识字的人还是比较受人尊敬的。十里八乡,就这么一个识字的人,不尊敬行吗?</p>
他就带着乡民们到接济点吃了一顿,主要是粥拌酱,饥荒年代,这已经是不错的食物了。阎象很热情地招待了他们。</p>
吃饱之后,乡民们就各自回去,收拾东西,次日再来饱食一顿,然后领取三天的粮食,结伴向舒城而去。</p>
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来接济点的合肥本地人越来越多。</p>
又过了七八天时间,一些附近县城的百姓也来到合肥,他们有的是收到宣传单,听说这边有粮,才过来的,有的盲目地往南跑,有的是想去江东,路过合肥。不管是谁,都可以在接济点,饱食一顿。</p>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接济点的百姓开始有些衣衫褴褛的人,这表明灾荒进一步严重。这些人没有其他选择,在合肥领了三天粮食之后,就跟着灾民大部队,往庐江而去。</p>
阎象在合肥囤积了一万粮食,不到一个月,竟有些见底,他连忙派人回皖城报信,催促运粮。</p>
话说在皖城,刘敬正焦急地等待着灾民的到来,他比阎象还要急。郡今年丰收,也可以补了粮食的不足。</p>
“太守若是想把豫章的粮食送过到皖城来,也是勉强足够,但如此一来,太守就用光了储备,若豫章或庐江再起事故,例如战事等,或明年又有灾荒,届时豫章和庐江就真的会无粮。”</p>
“以我之意,豫章之粮可运来部分,但仍要保留一定的储备,以应对变故。那么,太守仍需筹集一批粮食,至少不下于十万石。”</p>
刘敬点了点头,鲁肃说得对,不管多困难,储备是不能轻易去动用的。</p>
“另外,阎先生派人来要粮,但合肥不宜囤放太多的粮食,否则必生祸患呀……”</p>
喜欢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请大家收藏:(20)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