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宗界(753)。</p>
骊山华清宫:</p>
唐玄宗李隆基(68岁)喃道:“这都成功击退叛军的两次围攻了,难道还有法,一直追到长安西城门处,然而叛军的精锐在这里早已经做好了埋伏。】</p>
【最终唐军,在箭矢如雨,两路数千叛军精锐的包围夹击之下,唐军大败,好在叛军人数不多,追过渭河就失去了追击的能力。】</p>
大唐玄宗界(753)。</p>
骊山华清宫:</p>
唐玄宗李隆基(68岁)有些不可置信的喃道:“连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都败了?”</p>
自从这期天道盘点以来,郭子仪带领的朔方军,一直都是无往不胜的,唐玄宗李隆基根本也没有想到,就连郭子仪和朔方军也败给了叛军精锐。</p>
在这个时期,唐玄宗李隆基也意识到了,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自己,那么急迫的让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兵潼关,是多么愚蠢的决定。</p>
</p>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想到在河东,河北诸多战役中无往不胜的朔方军,都败给了安守忠率领的叛军精锐。”</p>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叛军的精锐,曾经都是大唐的铁军。”</p>
始皇帝嬴政:“不得不说,这后世大唐的叛军精锐,确实强悍。”</p>
“张巡在睢阳以少胜多,击退了十数倍于己的叛军。”</p>
“而这安守忠率领的叛军精锐,也同样是以少胜多,击败了同为大唐精锐的朔方军,以及各地的勤劳唐军。”</p>
“若无这场叛乱,这后世大唐的军队,确实是强悍铁军。”</p>
</p>
【清渠之败,唐军损失并不算太大,但严重打击到了唐军的士气,而负责垫后的郭家子弟兵损失巨大。】</p>
【清渠之战,郭子仪意识到精锐骑兵的重要性,而朔方军的精锐骑兵,从河西征战开始,再到清渠之败,历经了太多的战役,已经所剩下不多了,更无法形成有效与强大的战斗力。】</p>
【于是,唐肃宗李亨,让敦煌王李承寀与仆固怀恩,再度出使回纥,商议借兵之事。】</p>
始皇帝嬴政:“回纥?那不是中原北方匈奴之地吗?还有宋朝时期的金人,也统治了那里。这关外的塞北之地,在历史进程之中,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族氏变迁?”</p>
汉武帝刘彻:“匈奴之地,在后世的唐朝,又变成了回纥?”</p>
“这片塞外之地的族氏变来变去,难道中原真的无法统治这片广阔的草原与地区吗?”</p>
“还有,后世的大唐,居然因为内部的叛乱,竟然向外族蛮夷借兵??”</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