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众人相互寒暄,彼此熟络起来。</p>
此时,二楼传来悠扬的琴声,一位女子正熟练地拨动琴弦。</p>
她的音律造诣极高,令人听之心旷神怡。即便是徐闻这等见多识广之人,也忍不住微微点头,赞叹不已。</p>
“徐兄,听得如此入神,莫非被琴声所迷?”</p>
韩克忠笑着打趣到:“近来徐兄可是声名鹊起,清平县在你的治理下日新月异,那清平乐的麻冤案更是让你名扬四海,如今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啊!”</p>
“韩兄过誉了,只是侥幸而已!”</p>
徐闻回过神来,谦逊地笑道。</p>
朱凡闻言,神情一怔,看着徐闻笑道:“原来徐兄便是那传说中断案如神的徐县丞,真是失敬了!今年清平县因为徐兄可是出尽了风头啊!”</p>
朱清也在一旁笑着说道:“是啊,我听闻清平县的赋税出众,超额近两倍完成,并且全县的百姓商户,没有丝毫的怨言,着实难得啊!”</p>
“都是虚名,都是虚名!”徐闻摆了摆手,笑着说道。</p>
他细心观察朱家兄弟,发现他们虽然是凤阳府人士,却操着一口熟练的京师口音。</p>
说起某个东西时,甚至听出有些是北平那边的方言。</p>
这让徐闻好奇不已。</p>
年纪轻轻一身贵气,举手投间仪态自若,显然是自幼接受礼仪训练。</p>
凤阳府人士京师口音北平府方言</p>
再看那个叫朱凡的胖子,圆嘟嘟的身形起码二百五十斤。</p>
徐闻猛然惊醒。</p>
莫非此人是燕王世子朱高炽?!</p>
按照历史的脉络,此时此刻,朱高炽、朱高煦兄弟正在京师作为质子。</p>
而眼前这两位气度不凡、恰好姓朱的青年,让徐闻不禁心生遐想。</p>
细细考量,他几乎可以肯定,眼前这两人便是未来能够左右大明命运的洪熙皇帝朱高炽,以及汉王朱高煦。</p>
“徐兄无须过谦,以徐兄之龄,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乃人中龙凤,才华横溢!”</p>
化名朱凡的朱高炽笑语盈盈,目光中满是对徐闻的钦佩之情。</p>
清平县在徐闻的治理下,政绩斐然,已然成为朝堂之上众人瞩目的典范,皇爷爷甚至还提到过。</p>
“呵呵,世事纷纭,传言难辨真伪。世人皆有爱惜羽毛之心,难免有时自我夸耀,徐兄以为呢?”</p>
一旁化名朱清的朱高炽,似乎有些不认同,在一旁淡然插话,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质疑。</p>
徐闻呵呵一笑,没有说话。</p>
这两兄弟的一番话,性格迥异,跃然眼前。</p>
更让他确信,这俩货便是史书中所载的朱高炽与朱高煦兄弟无疑。</p>
史书记载汉王朱高煦,喜欢军营生活,最是看不起读书人。</p>
“既然如此,徐兄既享大名,小弟有一疑惑,愿请徐兄赐教。”</p>
朱清接着说道:“前段时间,边关将士巡边时,发现草原道路上散落着大量车轮辐条,若徐兄身为边军将领,当作何处置?”</p>
“二弟,咱们是应试的举人,在此论军事作甚?何必为难徐兄?”</p>
朱凡眉头皱了一下,看着自己的弟弟劝说道。</p>
“大哥此言差矣,朝廷科举选才,要的是文武安邦之才,光会读书有什么用?难道能用书本把敌人砸死吗?”</p>
朱清固执己见,言辞间透露出对军事的重视。</p>
徐闻闻言,心中已明,此乃汉王对他的考验。</p>
回答若失当,恐影响前程;</p>
但若应对得宜,或能赢得汉王青睐,为仕途增添一份助力。</p>
略一思索,徐闻神色从容,缓缓开口:“辐条散落,必是北元鞑子频繁往来之迹,恐有侵边之虞,若我为边军将领,当立即加强戒备,侦察敌情,以防不测。”</p>
“哦?为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