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益基金的难度远超郝建他们的想象。资金筹集、政策支持、团队组建,每一项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郝建跑断了腿联系曾经的同学、朋友,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然而回应者寥寥。杜晓兰四处奔走,向教育局申请政策,却总是在最后一刻被拒绝。</p>
就在他们快要放弃的时候,转机出现了。郝建偶然间治好了一个企业家的疑难杂症,企业家被他的医术和医德深深打动,主动提出要为公益基金捐款。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基金的资金缺口终于被填补。</p>
与此同时,郝建废寝忘食地研究那台从国外带回来的先进医疗设备,终于找到了修复的关键。当他按下启动按钮,设备指示灯亮起的那一刻,整个诊室都沸腾了。这台设备的修复,意味着当地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先进的医疗服务,也标志着郝建的医术更上一层楼。</p>
杜晓兰在郝建的鼓励下,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她的公开课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局的领导也注意到杜晓兰的改革,在观摩了她的课堂后,决定在全市推广她的教学方法。杜晓兰的名字,一时间成为了教育界的典范。</p>
李卫国最近走路都带风。自从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班,他感觉自己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村里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鸡毛蒜皮,现在在他眼里都成了简单的案例分析。这不,村东头的王老太和李家媳妇又因为一块菜地吵起来了,双方都觉得自己占理,谁也不肯让步。李卫国闻讯赶到,不慌不忙地搬出《民法典》的相关条例,有理有据地进行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困扰了他们多年的土地纠纷也终于画上了句号。</p>
类似的事情接连发生,村民们对李卫国的能力心服口服。大家都说,老李头现在可不是以前那个只会和稀泥的村长了,人家现在可是懂法的明白人!李卫国心里也乐开了花,他深刻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法律就是武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继续学习,用法律武器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建设更加和谐的新农村。</p>
王大山最近也成了村里的红人,他带领的环保队伍成了工厂排污的“克星”。王大山本身就是个急性子,眼里容不得沙子。自从掌握了环保法规,他更是像一只护犊的公牛,谁要是敢往河里排污,他第一个不答应。他带着队员们挨家挨户宣传环保知识,监督工厂排污情况,发现问题立刻举报。起初,一些工厂老板还对他们不屑一顾,甚至试图用金钱收买他们。王大山软硬不吃,他义正言辞地说:“我们不怕威胁,也不要你们的钱,我们只想守护我们的家园,让子孙后代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