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习习,悄然拂开笼罩大山的迷雾,晨起时的寒意在徒步到青竹镇后驱散消无。</p>
“阿珩要注意安全哦。”姜砚秋如常叮嘱着上了马车的小阿珩。</p>
“知道了阿姐。”</p>
马车里的小家伙,望着阿姐转身往另外一个方向疾步而去,心中隐隐有什么东西在浮动。</p>
视线里的人,着一身新衣裙,云白与深蓝相接,衬得单薄的身影精致又干练。</p>
晨曦照耀,马车渐行渐远,他与南枝去了城里皖西巷的小院,姜砚秋依旧前往白云山庄。</p>
到房舍时,宁管事他们也如昨日一般,早早地上山摘果子去了。</p>
白日摘果子,晚上酿酒,地下酒窖也挖好修得妥妥的。</p>
宁宏璋确实把能做的事情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叫姜砚秋看得十分舒心。</p>
昨日那八位姑娘也等在房舍前,其中六位已经把发簪做好了,等着给东家察看有没有过关。</p>
还有两位姑娘没有做完昨日带回去的活,并且还是想来退还东西的。</p>
姜砚秋看着她们手中的桃木,连轮廓都未曾削出来,并不觉得奇怪,“你们想好了吗?若是做不来木簪,也可以做梅花绢花或发带、腕花,只要会针线活就成。”</p>
两人想了想,做其他的,市面上的价格都不及木簪,花的时间可能也不少,也都偃旗息鼓了。</p>
“不了,谢谢东家的好意。”</p>
“好,你们把东西交给家福就行。”</p>
两人把昨天带回去的东西全部交给家福。</p>
姜砚秋则是看向另外六人,胡小蝶、周婵、李青梅三人,王家姑嫂二人,还有一个安静乖巧的小姑娘,她一直不怎么说话,但是学东西很认真,干活也细致。</p>
“你们六人呢?”</p>
“东家,我们都想接着做。”</p>
“是呢,簪子有哥哥帮着削,我们自己再磨磨,我觉得可以做的。”王家姑娘顶着晶晶亮的眼眸看着姜砚秋。</p>
另外几人也跟着说了起来。</p>
“我让我爹给削的。”</p>
“我也是呢!”</p>
“……”</p>
将几人做的木簪看了一遍,姜砚秋才缓缓开口,“大致是这个样子,磨得挺光滑的,就是有些簪尾太尖的要再磨磨,整圆润一些,省得伤人。另外,簪子磨不圆的,磨成偏扁圆也是行的,就是注意一下簪头与偏扁的方向就好。”</p>
除此之外,样式简单中规中矩的,都不出错,晚些时候别上花枝就该不一样了。</p>
几人说话间,家福已经将堂屋隔壁的房屋,布置成昨日几人做活时的样子。</p>
房屋很宽敞,中间摆放着两张大方桌和长板凳,周围空空的,就靠墙位置多了一些矮柜。</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