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咱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咱大明的田亩数终究是有限的,而百姓的丁口数量却会不断增长,若是以后人人都能读书科举,只怕国库要失去一半的赋税收入,甚至有可能无处征发徭役?”</p>
“因此,咱就想着要改一改——社学、县学生员们由朝廷供给衣食不变,但是社学生员三考不能入县学者,放其归家为民,县学生员三考不能入府学者赐同秀才功名,亦放其归家为民,如见官不拜、免除赋税徭役等诸般优抚皆免,其等可在家自行读书,社学生员可再考县学,县学生员也可再考府学。”</p>
“得入府学者为秀才,除读书以外,每月亦须到各地方府衙、县衙当中做十日小吏,由各地教谕视其能力给分,优秀者一分,平平者半分,无能者无分。凡积十分者许参加科举。连续三次乡试不中者赐同举人功名,其他放归为民、夺其优抚、许自行读书再考,与社学、县学同等。”</p>
“凡通过乡试者,许其入国子监读书,每月须至六部当中做一旬小吏,由各部尚书给分,积十分者许参加会试和殿试,余者亦同府学之制。”</p>
“……”</p>
随着朱重八朱皇帝的嘴巴一张一翕,李善长和刘伯温的眼睛也是越睁越大。</p>
如果不是当着朱重八朱皇帝的面,李善长甚至都想拉着刘伯温一块儿研究研究,朱皇帝到底是在夏伯启叔侄那里受到了什么样儿的刺激,才会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决定?</p>
又或者,这么丧心病狂的策略到底是他朱皇帝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县在背后给他朱重八出主意?</p>
这踏马不是明摆着给天底下的读书人两条路选么,第一条就是赶紧麻溜儿的响应朱皇帝和朝廷的号召出来做官,第二条就是失去一切优待,以后除了识字以外,和普通的平民百姓没有任何区别。</p>
两条路,自己选。</p>
更可怕的是,这种套路还会逼迫以后进入社学、县学、府学乃至于国子监的生员们拼命苦学,要不然就得承受来自于家庭和生活的双重压力。</p>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p>
最重要的是,府学的生员有在地方上做小吏的经验,国子监的生员有在六部做小吏的经验,当他们被退出府学或国子监之后如果还想再参加科举而不是回家种地,那么等待他们的最优选择就是进入六部或者府、州、县做小吏,朝廷和地方官府人手紧缺的问题马上就能得到极大缓解。</p>
正当两人在心里暗自替那些读书人们感到悲哀的时候,朱重八朱皇帝又补充了一句:“这样儿吧,今年咱们先开一次县试、府试,等明年开春了再举行一次乡试和会试、殿试,善长兄和青田兄回去之后也不妨好好琢磨琢磨咱说的这些,回头整理个奏本给咱。”</p>
李善长和刘伯温已经彻底麻木了。</p>
他娘的,当年那个单纯善良的朱重八终于还是学坏了!</p>
喜欢奋斗在洪武元年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洪武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