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任以虚正好符合朱元璋所想。 尤其是,任以虚不愿意做官,表示出对地位权力的无感,这让朱元璋现在就有一种冲动,想要拉着任以虚去朝堂当官。</p>
但是这种念头刚刚诞生,朱元璋又想着,任以虚这种清心寡欲,喜欢居于幕后的人,若是真想做官,当初就不用辞官经营这家酒楼了。</p>
如今任以虚没有再提及,想必是不愿,那也不能强求,否则,就是对任以虚的不尊重了。</p>
他想到朝堂上的琐事,不由得想到了什么,便主动问道:“任以虚!”</p>
“在你看来,朝廷开科举,应当选择什么样的选拔制度?”</p>
“以四书五经为主如何?”</p>
他打算将科举制度的考核选题,定在四书五经里面。</p>
这也有宋濂大学士的建议,在其中发挥了很多的作用。</p>
朱元璋读书不多,在宋濂的劝说下,自然而然追捧各种儒家经典,就想要以此来作为考题。</p>
当然,也有深处的道理。</p>
四书五经9本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代表了整个儒家思想。</p>
儒家思想,便是忠君爱国,拘泥于各种礼节。</p>
朱元璋在宋濂劝说下,认识到读四书五经,可以约束一个人的精神。</p>
再用法家的手段,来约束人的行为,以彻底做到,法家束缚人的手脚,儒家捏着人的软肋。</p>
这就是传说中的,八股取士,困天下才子,收为己用。</p>
如此一来,天底下的读书人们,想要有大作为,必然要做官。</p>
想要做官,就必须死读四书五经,专研各种儒学经典,思索各种名言警句,衍生出来思想,和核心思想等等。</p>
并且还会以儒家的那一套,道德礼仪君子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p>
而这样的实质上情况,就可以将有能力造反的读书人们,全都约束在科举制度内。</p>
朱元璋自己就是造反起家,他哪里会不知道,造反军队中,读书人的作用........</p>
自古以来,造反军队中,读书人比例的大小,决定了这支,造反起义军的存在时间,以及是否能够改天换地,建立新朝。</p>
越是读书人多的起义军,最终获胜的可能性极大。</p>
读书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p>
而科举这么一弄,就可以把人才,全部圈在科举制度里面。</p>
自从科举制度,由隋朝诞生,唐朝开始普及后。</p>
原本的官员们,从各大世家的举孝廉,逐渐变成考科举。</p>
到宋朝之后,大量官员都是科举上来的。</p>
很多贫穷人家的孩子,以及不那么有钱的寒门子弟们,都通过了科举和武举,实现了阶级跃升。</p>
正所谓,一朝高中,便是鲤鱼跃龙门,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了。</p>
科举是朝廷,给广大中下层人,一个上升的通道。</p>
而这个上升通道,怎么给,通道是什么样,就有得可考虑和琢磨了。</p>
朱元璋内心所想的这些,约束读书人的想法,自然不会告诉给任以虚。</p>
他轻笑着说道:“任以虚,咱打算以四书五经,作为选材取士的题目!”</p>
“但是思索了许久,也听了很多人的看法!”</p>
“现在,朕想要听听你的看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