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和城门可不一样,城门是个人就可以过一下子,宫门想要一步迈进去,那真的是需要点资格的。</p>
李泰和李承乾眼见着前面那个人进了宫门,他们兄弟俩互相对视了一眼,谁也没得到有用的信息。</p>
“哥,你认识他吗?”李泰远远的看到那人没有穿官服,头发花白还有些驼背,不是皇亲国戚,也不像高官显贵,他凭什么可以进入皇帝的寝宫?</p>
李承乾摇了摇头,问道:“洛阳的属官,你不认识吗?”</p>
李泰名誉上是第一任的东都留守,但是他在洛阳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山上监造佛像,真正的在洛阳为官的时间屈指可数。</p>
李泰看着空空的宫门,说道:“我也认不全,而且那人不像是个官员吧?他没穿官服,看样子年纪也不小了。”</p>
“你是认人还是认衣服?”</p>
李承乾还是觉得那人应该是个官员,毕竟普通百姓很难有机会来到这里,能被皇帝在寝宫召见的人可不多,要么是跟皇帝关系好,要么是皇帝累了。</p>
李承乾估计应该是皇帝比较疲惫,懒得在正式的宫殿召见,就随便喊进来说说话而已。</p>
李承乾思索了一下,说道:“看他走路急而不慌,那人应该是个致仕官,阿爷找他会有什么事呢?”</p>
致仕官就是已经退休在家的官员,李泰琢磨了一下,如果找现任的官员,应该是谈公务上的事情。</p>
找致仕的官员,不可能谈现在的公务,他也不了解情况。那他了解什么呢?他应该是了解以前的情况。</p>
李泰忽然笑了起来,阿爷难道是找人怀旧?老人知道最多的当然就是过去的事,七百年谷、八百年糠的往出倒腾呗。</p>
“管他什么事,反正咱别去碍事了,走吧。”李泰直接转了身,带着李承乾离开了皇宫。</p>
不得不承认这两个皇子都很聪明,今天被李世民叫到寝宫的人果然是个致仕的官员,姓郑名元字德芳。</p>
这个郑元本是前任的宜州刺史,他当官很早,少年时就仗着父亲的功勋当上了仪同大将军,后来升至右卫将军。</p>
李渊起事以后,他降唐做了文成郡守,五次出使突厥,被升为鸿胪卿,又做到了左武候大将军,最后是以宜州刺史这个官位致仕的。</p>
他退休已经有几年了,一直在家里闲着,颐养天年而已,并没什么事情可做。</p>
今天突然接到皇帝的召见,他也深感意外。</p>
李世民召见他也没有什么别的事,就是询问他一些旧事,他早年间曾跟随隋炀帝东征,李世民就让他讲当年东征的一些细节。</p>
郑元提起东征两个字就不住的摇头叹息,当年东征死了太多的人,说了没几句,他就开始掩面痛哭。</p>
“德芳不必悲痛,只管慢慢的道来。”李世民有听故事的耐心,多听一点就多掌握一点信息。</p>
李世民是个擅于梳理和采集信息的人,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透露出很大的信息量。</p>
关于东征的故事,李世民知道的版本可是不少,郑元想起一点说一点,零零碎碎的也没什么重点。</p>
说到令他悲愤不止而忍不住大哭的,还真不是行军路上的苦和战阵之上的难,而是战争结束之后的事。</p>
隋炀帝三次东征高句丽,使得几十万的华夏好男儿不能回家,他们的尸首被高句丽筑起了京观。 京观,就是把敌军的尸首摆起来,覆盖上泥土等物,筑成一个金字塔的造型,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看到的都是头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