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说:结婚是我退出我家,你退出你家,我们一起组建一个新的家庭,而不是我从我家退出融入你家。至于嫁妆与彩礼,这两样是两个家庭共同出力,去帮助成立一个新的家庭,而不是一个家庭去扶贫另一个家庭。</p>
前世的刘卓对此深以为然,但最终带着诸多遗憾离开了,至死方才醒悟。</p>
</p>
与家人陪伴,无非心安,仅此而已。</p>
纵使佳人在怀,高堂在世,儿女双全。但,午夜梦回,刘卓依旧时时想起前世的父母亲朋。</p>
在陪伴父母妻儿近一个月后,刘卓才在六府议事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刘宅。</p>
“大人,这是您临走之前吩咐我等准备的公文,请大人过目。我们也尽皆派人前县核实,与卫大人提供的情报相差无几。”苏慕之等人见刘卓返回官署之后,立马前往汇报。</p>
“做的不错。除此之外,各府有没有上报红薯、玉米的种植情况?”接过苏慕之手上的公文,随意瞅了几眼之后,便随口问道。</p>
“登州与莱州两府靠海,不适合种植农作物。而原任青州知府在任上便开始欺上瞒下,所以也没有推广,现任知府还没来得及去安排。东昌、兖州、济南三府确实种植了一些,但许多百姓对此持抵触的情绪。经过一番的深入了解,我才知悉缘由。”</p>
“朝廷收税多是以麦、米为主,还有部分的丝、棉、绢、麻布。但是,番薯与玉米等作物却无法替代麦、米的绝对主导地位。此外,在收税时候,也不会将玉米与番薯当做税粮。”</p>
“如此,就没有太多的百姓愿意种植新作物了。”跟随而来的丁堇禾考虑片刻后,便将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知刘卓。</p>
听了丁堇禾的话后,刘卓才放缓了脚步。大力推广种植红薯、玉米,其实是想鼓励山东的百姓多开荒。开垦的土地多了,种植的粮食就多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饿死。</p>
前世的时候,村子里的土地多数都由村委卖给了开发商。尽管如此,村民开荒的积极性丝毫没有降低,有种花生的,油菜籽的,还有就是红薯和玉米。刘卓对此记忆犹新。</p>
洪武三年,朱元璋就下令各处荒田不限亩数,凡是农民开垦新种的,一律免去三年的租税。这种政策鼓励并激励着农民们,鼓励开荒的一直持续到了明朝中期。</p>
但是,由于朝廷对于皇室勋贵、地方士绅官僚的无底线纵容,老百姓开荒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兼并土地的速度。因此百姓就没了积极性,以致流民四起。</p>
红薯与玉米是不会成为朝廷税粮的一种。如今战事临近,也只好将此事搁置了。不过可以在商行名下的农庄试试。</p>
“我知道了。你们几个闲暇时可以议一议,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够解决此事。”刘卓扭头对两人说道。</p>
“属下领命。”苏慕之、丁堇禾先后答道。</p>
“济南府的粮仓与山东的省仓现有存粮多少石?”刘卓边走边询问道。</p>
“扣减运往辽东的十万石粮食,两仓合计不足五万石。”丁堇禾心中默算片刻后,便一字一句说道。</p>
“平日,省仓、府仓内的粮食至少要保证在十万石以上,以备不时。此外,官署也要时不时的派人去各府看看,不能让底下人沆瀣一气,欺上瞒下。”刘卓一脸认真的注视着二人,坦言道。</p>
“属下明白。”丁堇禾沉声道。</p>
“一会把何良安、邓德霖、陈川平叫来,就说我有要事吩咐。”刘卓吩咐几句后,便快速离开了。</p>
对于刘卓来说,一旦前往辽东出兵后金,差不多就意味着自己的这个山东巡抚快要当到头了。朝廷有极大的几率会将自己调往中枢,然后就无法触碰军权,变相的将自己留在在京城。天启皇帝与那位魏公公或许就是这么打算的。</p>
但是,早在第一次面圣的时候,刘卓就已经将五年平辽与天启皇帝的驾崩一事关联到了一起。想将自己一直留在北京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p>
自天启五年初进宫面圣那次,刘卓就发誓,自己再也不会一人前往北京城。哪怕是举兵造反也在所不惜,大不了就是再走一遍女真人的路。</p>
女真人占据的东北是一片沃土,资源也是异常的丰富,可受限于环境、技术、认识等因素,并没有充分将其利用起来。虽是冷是冷了些,但并不是无法忍受。只要将此地的北大仓的潜力开发出来,就算是湖广地区也得甘拜下风。</p>
喜欢明末:大周太祖请大家收藏:()明末:大周太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