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伯请喝茶!”</p>
看着这小小的人儿,机灵劲都比他孙子要好上许多。</p>
“哎呦,真乖,让张伯伯好好考校一下你们,读了哪些书呀!”</p>
两个孩子听到这话也是眼神一亮,毕竟从阿爷的口中,他们倒是听过对方的名声。</p>
这回对方愿意指教一番,那当然是求之不得。</p>
“张伯伯,我跟弟弟已经读到了《大学》、现在在看《论语》。”</p>
话音一落,张夫子面上倒是没什么惊讶,可把他们四个土包子给吓坏了。</p>
好家伙,他们也顶多是刚接触四书五经,他们一个《大学》都还没读明白。</p>
这两个孩子,进度也太快了一些,虽然只比他们提前多学了两本书。</p>
但这两本书,是四书五经之中的,四书前三书。</p>
光一本书,要好好的钻研和掌握,都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p>
这两个孩子才多大,果然古代的天才就是多。</p>
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果然还是要出来见见世面。</p>
不然一直待在他们那个小山村里,自我感觉良好。</p>
结果上了考场才发现,人生处处都是天才和平庸。</p>
“不错,不错,那张伯伯就要开始提问了,你俩可要好好回答。可不能丢了你们阿爷的名头。”</p>
两个小子,齐齐点头,一脸求知若渴的望向张夫子。</p>
且听此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p>
张夫子的话音一落,苏辰安心中有种果然如此的错觉。</p>
毕竟,《大学》,当中最常提起的也是最经典的一段。</p>
只见那个自称为哥哥的孩童率先回答,简直就是连思考都不用多么雕琢。</p>
沈岁宁恭敬地作揖后开口道:</p>
“张伯伯,岁宁以为,所谓‘物格而后知至’,乃是要我们对世间万物进行深入探究。</p>
如探究自然之理,明白四季更替、万物生长之规律;探究人事,懂得善恶因果、人情冷暖之缘由。</p>
通过这等格物,我们方能积累丰富之知识与经验,此乃知至。</p>
知至而后意诚,当我们拥有了深刻的认知,便会明白哪些是该坚守的正道,心无杂念,意念真诚而不欺。</p>
此真诚之意念能使我们摒弃私欲与妄念,从而达到心正。</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