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翰林院学士刘三吾。”</p>
“臣吏部尚书詹徽。”</p>
“臣户部左侍郎傅友文。”</p>
“应召,觐见陛下。”</p>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p>
听到三道熟悉的声音,朱元璋先是心头微微一跳,随后便反应过来,面上露出一抹释然之色。</p>
「是了,刚才那小太监说了,已经以咱的名义传召了另外的人过来,前面闲聊的这会儿就是在等这几个人。」</p>
「没想到竟是他们三人。」</p>
朱元璋挑了挑眉,看向紧闭的朱漆大门,面上露出一抹饶有兴趣的神色,同时也缓缓思索起来。</p>
「刘三吾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但凡科举进士及第者,均要进入翰林院学习之后再视情况委任官职,他身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官职品阶虽不算最高,但他的态度却能影响不少清流文官。」</p>
「詹徽是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两个职位在朝中都举足轻重,分量不言而喻。」</p>
「而傅友文虽是只是户部左侍郎,但咱前头把户部尚书给撤了,户部左侍郎就是现在户部的一把手。」</p>
「这娃子是会抓重点的。」</p>
朱元璋嘴角噙起一抹淡笑,点了点头。</p>
他知道。</p>
眼下时间已经不算多了。</p>
自己向来勤政,早朝是从来不会无故缺席的,站在朱允熥的立场来看,就算明天不宣布自己“驾崩”的消息,这个消息都一定瞒不住。</p>
因为一旦自己没有上朝,再加上锦衣卫官员集体消失。</p>
这件事情不可能不了了之。</p>
而在这剩下不多的时间里,想要一个一个说服朝中其他文臣武将是绝对不可能的。</p>
「选了几个几乎能影响大半文官态度的人,很聪明!」</p>
「而且,能在短时间之内做出这个判断,必然要对朝堂上的职位、责权、乃至于其中各种微妙的影响都了如指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