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他们能学一门足以养家糊口的手艺,恐怕也是托了关系,花费了不少代价。 “咦?”</p>
“孙老夫人,这怎么有点像水车磨坊的样式?”</p>
“隔壁是畜力磨盘?”</p>
陈庆回头又看了一眼给孩童练手的那架简陋原始的机械。</p>
恐怕这玩意儿才是大秦原本的水平!</p>
成年工匠那边,大部分器具的动力都来自于穿墙而来的两根木质转轴。</p>
再经过齿轮的转化,传递到钻、磨等各式工具上。</p>
他隐约有点印象,直到清朝时的玉床都是脚踏式的。</p>
这机械风格是……秦墨!</p>
“大人,确实是依据水车的样式改进而来。”</p>
“百巧楼请了……能工巧匠,专门打造的。”</p>
孙氏欲言又止地说。</p>
陈庆恍然大悟。</p>
怪不得老丈人脱口而出,百巧楼的雕琢研磨工艺最好。</p>
秦墨出品的加工机械,能不好嘛!</p>
他哭笑不得。</p>
老丈人倒是不见外,偷偷干私活赚外快这种事也没瞒着他。</p>
就是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孙氏东家和相里奚到底是什么关系,能请动秦墨出手。</p>
“弘儿,你过来。”</p>
“这是犬子罗弘。”</p>
一名年近四十,白面美髯的中年人从孩童堆里走出来,作揖行礼。</p>
“百巧楼匠工中,以我儿手艺最为精到。”</p>
“陈府令您有什么想做的物价,让弘儿为您效力即可。”</p>
孙氏慢悠悠地介绍道。</p>
“孙先生,你手上拿着什么东西?”</p>
陈庆看他作揖的时候一只手还握着拳,好奇地问道。</p>
“回禀大人,此乃学徒练手之作。”</p>
罗弘摊开掌心,露出一枚圆润的石球。</p>
“技艺粗劣,让大人见笑了。”</p>
他不好意思地说道。</p>
陈庆拿在手中把玩片刻,光滑润洁,看不出一点瑕疵。</p>
“连小学徒都有这般本事,怪不得老泰山夸你们百巧楼手艺最好。”</p>
罗弘摇了摇头:“大人您非是玉器行当中人,看不出其中纰漏。”</p>
他随便瞄了一眼,伸手指着说:“这里,略凹进去一点,这里,稍微向右偏斜。这里,鼓起两厘。”</p>
???</p>
陈庆诧异地望着他,指间不停抚摸着石球光滑的表面:“你说哪里凹?”</p>
“就这。”</p>
罗弘示意了下,把石球拿在手中,指点给他看:“一摸就摸出来了。”</p>
“此处凹了三厘,此处鼓两厘,此处偏斜向右,中心不正。”</p>
陈庆盯着自己的指尖看了又看。</p>
我怎么啥都没看出来,啥也没摸出来呢?</p>
等等!</p>
一厘是十分之一‘分’,按照后世的尺寸,一分等于0.231厘米。</p>
那么一厘就是——0.2毫米!</p>
这家伙的眼睛能看出半厘的差距?</p>
陈庆禁不住吸了口气。</p>
以一双肉眼,突破了当前长度单位的极限,你咋这么牛逼呢?</p>
五丝的眼,三丝的手,这是八级钳工的硬性标准。</p>
这妥妥当世的八级工啊!</p>
“不知道罗大匠师是哪位高人门下?”</p>
陈庆兴奋又急迫地问。</p>
“在下的手艺是从舅父那里学来的。”</p>
“不知陈府令可曾听闻孙寿之名?”</p>
罗弘见其露出思索之色,又补充道:“昔日李相制传国玉玺,命我舅父操刀。”</p>
“好家伙!”</p>
“你怎么不早说呀!”</p>
陈庆大吃一惊。</p>
怪不得有如此本事,这回可真是捡到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