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万明军粮草被断军心大乱,随后败北。 王永吉不想走洪承畴的老路。</p>
可是问题来了。</p>
如果考虑纵深防御,就得前方抽调兵力。</p>
如此一来,正面战场的兵力就会减少。</p>
虽然他不清楚建奴有多少兵力,但至少也有十万!</p>
到时候明军在正面战场的兵力将会落入下风。</p>
“该怎么办呢?”王永吉右手拄着下巴,开始思考用兵的策略。</p>
“总督大人,”黄得功来到他面前,“大军刻日启程,粮草已经备齐,请问总督大人打算将粮草营地设在何处?”</p>
“容我想想!”王永吉皱着眉说道。</p>
“设在杏山城如何?”黄得功问。</p>
“不妥,”王永吉摇头:“杏山城里的内奸尚未完全肃清,如果将粮草留在杏山,一旦被建奴的细作放火烧掉,我军将不战自溃!”</p>
“塔山的情况和杏山一样,看来也不能设在塔山!”黄得功自言自语道,“宁远距离前线又太远,也不合适!”</p>
“哎!”王永吉叹了口气。</p>
思索良久后,王永吉深吸一口气:“把囤积粮草的营地设在笔架山吧,笔架山距离我军即将攻打的松山只有不到五十里,辎重兵只需一天就能将粮草送到前线!而且笔架山在海中,海水是天然的屏障。”</p>
“总督大人,”黄得功认真提醒道:“松锦之战时我军的粮草就放在笔架山,结果被建奴偷袭了。”</p>
“本督没忘,”王永吉拍了下黄得功的肩膀:“别忘了咱们还有三万水师,让他们去守笔架山!”</p>
“那样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黄得功松了口气。</p>
“这还不够,”王永吉皱着眉继续说道:“大军需要变阵!”</p>
“命左翼从杏山往西北方向行进,抵达女儿河后沿河驻防,护住我军左翼。命右翼往东行进,抵达小凌河后沿河驻防,护住我军右翼。”</p>
“吴三桂的前锋和本督的中军一起朝松山城行进,准备攻城!”</p>
“另外,后翼的唐通、高第和刘芳亮要在杏山和松山之间扎营,做好纵深防御。”</p>
松山一带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p>
中部平坦,西面,北面和东面是低山,南面是丘陵。</p>
属于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p>
地形复杂多样。</p>
王永吉毫不犹豫地将南面定为主攻方向。</p>
相较于山路来说,丘陵地形更利于行军。</p>
松山城距离杏山城只有不到二十里。</p>
明军先锋刚刚出发,建奴探马便将消息送到了松山城内。</p>
“报,明军先锋离开杏山,正朝松山城而来!”探马朝满达海汇报道。</p>
“立刻将消息告诉郑亲王,是战是退由他定夺!若是战,请郑亲王派兵增援;若是退,请郑亲王下达退兵的命令!”满达海老练的吩咐道。</p>
“是。”探马离开松山,奔向锦州。</p>
&lt;/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