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p>
京师顺天府衙外面挤满了人。</p>
今天是审理阳武侯薛濂霸占民田,屠戮百姓的日子。</p>
整个京师为之轰动,围观的人不但有百姓,还有官员甚至皇亲国戚。</p>
府衙内,顺天府尹王庭梅正在布置公堂。</p>
“三法司加上锦衣卫共有四位大人,一把椅子够坐吗?快从后面搬三把椅子来。”</p>
“茶盏摆放要齐整,里面的茶水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p>
“椅子上的垫子呢?没垫子多硌得慌!”</p>
“椅子也得摆齐了,这是规矩。”</p>
布置完这些后,王庭梅看向衙门外。</p>
离门口最近的位置挤满了身穿官袍的官员,他们表情各不相同。</p>
有高兴,有难过,有嘲讽,有担忧。</p>
但更多的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p>
王庭梅见收拾的差不多了,带人离开去往后堂。</p>
来到后堂王庭梅躬身施礼:“陛下,已全部准备妥当。”</p>
“那就开始吧。”</p>
“遵旨。”</p>
不多时。</p>
一个官员站出来喊道:“今奉旨调查阳武侯薛濂一案,有请刑部侍郎孟兆祥,大理寺卿凌义渠,都察院左都御史施邦耀,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琏入座。”</p>
(由于刑部尚书不在京,所以由刑部侍郎顶替。)</p>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孟兆祥,凌义渠,施邦耀和李若琏先后走到桌子旁边。</p>
有明一朝,自洪武十七年开始。</p>
凡遇到重大、疑难案件均由三法司最高官员会同审理,最后交由皇帝裁决。</p>
三法司分别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p>
刑部掌刑狱,都察院主监察,大理寺与现代的最高法院有些相似,掌刑狱案件复核。</p>
审理的地方在一般选择在午门外。</p>
午门是皇城重地,一般人去不了。</p>
崇祯为了引导民意,选择在顺天府衙审理。</p>
四人商议了一番后,分别落座。</p>
孟兆祥极不情愿的坐在中间桌子的后面,叹了一口气。</p>
谁坐中间谁就是主审。</p>
换成其他案子,孟兆祥巴不得坐中间。</p>
这个案子不行。</p>
办好了得罪勋贵,办砸了不但会得罪勋贵,还会得百姓和满朝文武,甚至当今陛下。</p>
难啊!</p>
按理说他官职最小,主审的位置轮不到他坐。</p>
但是在李邦华的推荐下,他被迫成为了主审。</p>
倒霉啊!</p>
想到这,孟兆祥对李邦华有了一丝恨意:你等着,等建奴出关后就轮到三司审理你的案子了。</p>
施邦耀和凌义渠分别坐在孟兆祥左右,李若琏则挪动椅子,坐到了角落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