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秦王府。</p>
元末明初,太祖朱元璋攻克关中地区。</p>
洪武二年,即公元1368年,下旨将奉元路改成了西安府,取安定西北的寓意,从此之后长安更名为西安直到今日。</p>
西安府的地盘广阔,东边与河南为界,西边与凤翔府为邻,北部连接延安府,西北为庆阳府,向南可以直抵汉中府。</p>
西安城为“城三重,壕三重”西安城宫城长数十里、城墙高厚、城河深广,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超大城池,除去京城以外,就数这西安城和南京城最为宏伟。</p>
而城中的秦王府作为“天下第一藩”明初北方边疆受封的藩王之首,不仅政治地位崇高。</p>
而且“富甲天下,拥赀千万”,这秦王府城规模也是居各藩王府之首。</p>
“规模宏壮,将以慑服人心,藉固藩篱”。</p>
并且在占地面积、城墙高厚与宫室间数等方面,也是无与伦比的。</p>
秦王府的大堂内,气氛凝重而庄严。</p>
秦王朱公锡端坐于王位之上,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身旁的镇守太监马永成,缓缓开口:</p>
“马公公,此番您领大军至此。</p>
究竟所为何事?”</p>
秦王朱公锡和镇守马永成常有来往,朱公锡虽然身为藩王,但行事更加小心翼翼,自然少不得巴结马永成。</p>
一来二去,两人关系还算不错。</p>
马永成的脸上挂着几分莫测高深的笑容,答道:“秦王,咱家此行,实为勤王而来。</p>
因要途经潼关,无奈未备攻城之具,粮草亦显匮乏,知秦王府素来丰饶,特来相求。”</p>
朱公锡闻言,眉头微蹙,旋即舒展,语气平和:“看在公公的情面上,粮草与器械,本王自当慷慨解囊。</p>
然,本王以为,公公或可稍安勿躁,先探明虚实再作打算,毕竟,陕西乃公公之地。</p>
在此地行事自然无虞,但若踏出陕西,一切便不同了,说难听点那就是造反,况且太子……”</p>
马永成闻言,眼神闪烁:</p>
“秦王此言,莫非意指太子……”</p>
朱公锡轻轻摇头,打断了他的猜测:“太子应暂无恙,且你干爹汪直已返京城,局势尚算稳定,倒是陕西布政司之人,需更加提防。”</p>
马永成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p>
“秦王之意,莫非是担心咱家一走,那些陕西官员便要开始兴风作浪?”</p>
朱公锡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忧虑与不屑:“公公果然睿智,一语中的。</p>
此事远非表面那般简单。</p>
尔等身为太子心腹,一旦攻破潼关,造反罪名就坐实,日后太子醒来,岂不是让太子难堪?</p>
而那东林党文官都是些擅长背后算计、玩弄权术之辈,不得不防。”</p>
马永成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端起茶盏轻抿一口,似乎在品味着茶中的深意:</p>
“那就再等等吧,哦……对了,秦王对这些文人似乎颇有微词?”</p>
朱公锡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抹怒意:“哼,这些东林党人,个个道貌岸然,实则虚伪至极。</p>
本王恨不得将他们一一绳之以法。</p>
以儆效尤!”</p>
马永成见状,饶有兴趣地放下了茶盏:</p>
“哦?秦王若愿讲。</p>
不妨细细道来,咱家洗耳恭听。”</p>
朱公锡深吸一口气:“宣德四年,东林党人便曾试图拉拢我父秦康王朱志??。</p>
父王身为朱家子孙,自是不为所动。</p>
未曾想,他们竟在宣德三年秋,趁皇帝亲征未归之际,指使王府护卫军张嵩密告朝廷,诬陷父王拥兵自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