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学的时候,会觉得教材上写的都是对的。
但是忽略了一个事实,教材也是人编的,是人编的就会出纰漏,九版《针灸学》里面至少有三处错误。
这不是在说教材不好,教材本来就是普及知识的,越中正平和越好,而不是越个性越好。
甚至为了普及效果更好,要编的低龄化,幼稚化,这一点在中医学教材上极其典型,李介宾不止一次戏称为中医扫盲书,这不是贬低,而是褒扬。
所以当你毕业之后,那么就要琢磨一下,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
而搞清楚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后,你会有种开悟的感觉,刘项原来不读书。
老刘看着李介宾写的这些伤寒心语,时而皱眉,时而释然,看的是如痴如醉。
出完题的华云秀看着这老头子被阿宾几张a4纸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忍不住好奇也拿出来一张看一看,结果就看上一句。
吴鞠通《温病条辨》一开头讲的治疗风温的。
如今再回首,只觉得自己当初如小儿戏言。
张仲景那是在开药吗?那明明是在驯服猛兽呀!
世人眼中的经方,精巧、高效。
李介宾眼中的经方,原始、野蛮,偏偏被张仲景一手好鞭子,将如此药效用到了疾病上。
皇甫谧说张仲景得到了《伊尹汤液经》,在此基础上广而扩之。
伊尹有很多个解释,其中一种就是厨师,最古老的方药,是从饮食中得来的。
现代人学中医,觉得非经方的方子,往往效果不好,而经方大多立竿见影,说破秘密,在于一个猛烈而巧妙。
自张仲景之后,唐宋医家很有意思,一直都是在编书,总结之前的药方。
《千金方》八千个方子;
《外台秘要》六千个方子;
《太平圣惠方》一万多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