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是指收藏重要书籍文献的箱子,金是金银的金,匮是指箱子。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极为珍贵或重要的文献资料。 金匮之名,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灵兰秘典论”“玉版论要”及“金匮真言论”等篇中可以看到。 玉函是指用玉装饰的箱子,\"玉函\"则象征着珍贵和保护。 所以金匮也好,玉函也好,都是箱子的问题。 《金匮玉函经》与《金匮要略》其实是两本内容不一样的书,只是名字相似而已,但是很多人望文生义,乃至于一些中医都搞不清楚,张冠李戴,贻笑大方。 《金匮玉函经》是唐代人整理的另一个版本的《伤寒论》。 有学生好奇:“既然两本都是《伤寒论》,那北宋为什么还要专门再出版一本《金匮玉函经》呢?” “问得好!”李介宾对于这个提问很满意:“首先,这两本书内容近似,但并不完全一样。不然也没有必要整理出两本,完全可以如同《黄帝内经素问》一样,校正成一本,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两本已经在流传的过程中,成为了两种传本,没办法再合二为一。 而且我们现在只知道《伤寒论》,皆以为是张仲景正宗,但在北宋的时候,可能当时的林亿等人并不认为《伤寒论》是能代表张仲景的唯一传本,只是后来随着时间迁移,《伤寒论》流传越来越广,而《金匮玉函经》则是沉寂了下去,到了今天,居然有人会误以为是另外一本书” 一帮经典研究生,羞愧的低下了头,说的就是他们了,刘老师,学生给您丢脸了。 “从林亿孙奇等人修的这个序里面可以看出来,他们也没想到,会给他们一个惊喜,也是中医界的惊喜” 王洙从图书馆里淘出来的这本《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发现的比较晚,但谁也想象不到,不知名的时候静悄悄流传下的另一本,比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更完整的张仲景大方书,突然就冒出来了。 也许正是孙思邈口中所谓的“江南诸师”秘藏?经历战火后最终出现在了北宋的书库之中,与其他古籍混杂在一起。 因为这个版本的仲景方书,王叔和没见过,孙思邈没见过,王焘也没见过,张仲景序里说《伤寒杂病论》有一十六卷,到了北宋林亿等人就只能见到十卷。 结果就让王洙无意间发现了《伤寒杂病论》的另一节略本。(一般认为是节略本,但问题是,谁见过详尽本?) 这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不能不说王洙为仲景的学术流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发现,没有林亿等人校正整理,我们今天研究学习的仲景方书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很难说能有这么完整。 王洙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如果说欧阳修大家一定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学语文课本里面还有他的《醉翁亭记》。王洙跟欧阳修不仅是同事,还一起合作过。 根据史书记载,景佑元年(也就是公元1034年)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命令组织大臣校订皇宫里的藏书,当时任职史馆检讨的王洙和馆阁校勘的欧阳修就一起负责校正条目,讨论撰次。 而且翰林学士不仅是官衔,也是学衔,可见王洙这个人的学问应该也不错。 王洙看到的三卷内容是“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包括伤寒、杂病和妇人,跟今天我们学习的《金匮要略》内容不太一样。 “直到今天很多人依旧分不清《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与《金匮要略》的区别,还有人以为《金匮要略》就是一本独立的书。其实是《伤寒杂病论》自从失散后,就再也没能还原,随着流传不断的演化,经历了北宋的编纂成为了两本相对独立的书” 王洙拿到这本书之后又做了些什么呢? 古代医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充满了中医治疗的个体化特点。 王洙将书籍抄写后,在知识分子圈中流传,这些知识分子构成了古代统治阶层的一部分。” 书籍的传播范围似乎并不广泛,仅限于少数几家。 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有人得到书籍后,遇到病症与书中描述相符的患者,便依书开方,效果出奇地好。 (有趣的是,这些士子可能并不精通医术,却能凭借书中的方剂治愈疾病,这对现代中医学生来说,或许是一种讽刺,提醒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经典,掌握更多的知识。) “这不仅证明了书中方剂的神奇效果,也体现了一种运用张仲景方剂的思维方式。” 《伤寒论》中提到:“病症与方剂相符时,方可服用。” 有学生提出疑问:“方证合一吗?” 李介宾和老刘点头,对此表示肯定。 “现在,我们称之为‘方证对应’或‘方证合一’。” 这种方法是将病症与方剂直接对应,治疗疾病本质上也是寻找匹配的过程,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匹配。 “这里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每个病人的处方都应不同。”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有多种途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因为中医的学习过程本身就不可能完全统一,不论是不同的流派风格,还是每个人掌握的方剂,都会有所不同。”(这里指的是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方剂,而不仅仅是背诵和书写。) 李介宾想了想,然后拿看电影举例子:“设想一下,你拿着票去看演出或电影,根据票上的指示找到座位,这个座位不一定是最佳观赏点。但对你来说,这是购票时的最佳选择。” 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如果这样的话,好像每个位置只有一个,没办法重复呀。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购票时,你需要考虑票价、剩余座位、是否和朋友坐在一起,以及你们是否喜欢靠近过道或中间等因素。”你的座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换句话说,你手中的票,代表了购票时的最佳选择。” 同样,不同中医开出的处方,也是基于他们当时的理解和判断做出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