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六百五十一章 困难的局面647

不久前,在巴黎和会召开期间,詹天佑前往东北参加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防止列强以护路为名夺取铁路。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旧疾复发,虽然转回汉口医治,还是回天乏力。&amp;lt;/p&amp;gt;</p>

武汉、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地随即展开了公祭活动。&amp;lt;/p&amp;gt;</p>

上海的工商界借此机会也聚集了一回。&amp;lt;/p&amp;gt;</p>

李谕与刘鸿生穿着一身黑西服到场,鞠躬献上鲜花。&amp;lt;/p&amp;gt;</p>

一旁的张謇说:“眷诚(詹天佑字)乃国士,猝然离世,实在可惜。听说他离世后,财产没留下多少。”&amp;lt;/p&amp;gt;</p>

李谕说:“更可惜的是他未能完全施展抱负。民国以来,政府根本拿不出太多资金投入铁路建设。”&amp;lt;/p&amp;gt;</p>

张謇做过农工商总长,说:“上头简直一塌糊涂,交通总长动辄更换,而且左右不了财政拨款。而能够筹得款项的农工商部,八年间换了接近十位总长,除了田文烈,每位总长任期平均不过六七月。他们怎么可能拿出一套传承有序的法案保障建设?”&amp;lt;/p&amp;gt;</p>

李谕说:“各方势力互相斗争,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虽然有所发展,根基却依旧脆弱,军阀一旦打仗,几乎一碰就碎。”&amp;lt;/p&amp;gt;</p>

张謇叹道:“北洋政府拿不出钱,连教育投资都没有,何谈铁路。”&amp;lt;/p&amp;gt;</p>

一直到1926年北伐,整个北洋政府执政期间,铁路通车里程仅仅3700多公里,每年250都不到。&amp;lt;/p&amp;gt;</p>

即便如此,铁路还是北洋政府的摇钱树以及交通系官僚赖以存在的基础。每年铁路盈余高达4000余万元,而北洋政府时期一年的总收入也就4亿左右,占了10%之巨。&amp;lt;/p&amp;gt;</p>

除了铁路收入,北洋政府能够掌握的收入主要就是关、盐两税。&amp;lt;/p&amp;gt;</p>

关、盐两税民初就已经被列强控制,税款需要存入外国银行。征收、管理及支配权掌握在总税务司和盐务稽核所手中,大多用于各种内外债的担保。&amp;lt;/p&amp;gt;</p>

北洋政府只能得到还债后的余款,也就是所谓的“关余”与“盐余”。&amp;lt;/p&amp;gt;</p>

讽刺的是,恰恰因为列强插手,使得各地军阀不敢轻易截留这两种税款,才使北洋政府可以仰列强之鼻息,得到一笔稳定而可靠的收入。&amp;lt;/p&amp;gt;</p>

虞洽卿也到场,鞠躬献花后,走过来说:“诸位不必如此悲观嘛!就我在上海总商会统计到的数据,工商界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欧战期间,李谕先生多处布局,我们同样大力发展,整体实力估计至少在战前两三倍以上。”&amp;lt;/p&amp;gt;</p>

他说的是实际情况。&amp;lt;/p&amp;gt;</p>

一战前国内的工业企业也就700家,资本总额不超过4亿,工人总数不超过30万人。&amp;lt;/p&amp;gt;</p>

经过几年发展,此时国内的工业企业数量达到了1700多家,资本总额也为战前的三倍左右,工人数量则达到了七八十万。比历史上的数据好了不少。&amp;lt;/p&amp;gt;</p>

这个增长率已经差不多是30%(历史上20%),绝对称得上奇迹。&amp;lt;/p&amp;gt;</p>

要是北洋政府别弄那些幺蛾子,连年征战,国内的工商业真的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amp;lt;/p&amp;gt;</p>

但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来了。&amp;lt;/p&amp;gt;</p>

李谕苦笑道:“大战结束,以前被掩盖下去的弊端肯定会一一浮出水面。虽然德国、俄国已经基本退出咱们的市场,但等英法缓过劲,洋货还会再次大规模席卷国内市场。”&amp;lt;/p&amp;gt;</p>

虞洽卿想想也感觉不寒而栗,说道:“我已经与几位工商界人士联名,请求北洋政府降低税率,战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希望可以减少几成。”&amp;lt;/p&amp;gt;</p>

李谕对张謇说:“季直兄,您做过工农商总长,认为有可能吗?”&amp;lt;/p&amp;gt;</p>

张謇摇了摇头:“刚才和疏才兄弟聊起,北洋政府缺少资金来源,各地军阀更加难以控制,只能盘剥国内工商业。一般国货的落地税率虽然仅仅3%,看似不高,但每过一关就要抽2%的厘金,货物自出厂到运销各地,所过何止十关,再加上其他各种莫名其妙的捐税,各种税负总值往往已占到货品价值的一半。虞会长,你在长江上有商船,应该熟悉。”&amp;lt;/p&amp;gt;</p>

虞洽卿说:“走水路还好,要是走陆路,单单从重庆到成都这800多里,就有20处税卡,一批货物运过去,交的税已经超过该担物品的原值。”&amp;lt;/p&amp;gt;</p>

这种税卡林立、市场四分五裂的局面最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mp;lt;/p&amp;gt;</p>

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使绊子。&amp;lt;/p&amp;gt;</p>

张謇说:“反观洋货,北洋政府明文规定,外资企业只要缴纳2.5%内地税,其余税捐全免。&amp;lt;/p&amp;gt;</p>

“如果是进口过来的洋货,则只需要缴纳7.5%关税,有时候连这个税率都达不到。&amp;lt;/p&amp;gt;</p>

“如此设置对国货伤害很大,税负重重的国货根本无力与洋货抗衡。&amp;lt;/p&amp;gt;</p>

“例如百姓寻常购买的食糖,本土生产的销售价格竟然要在日本食糖之上。就算百姓抵制日货,有拳拳爱国之心,但北洋政府这般消磨百姓热情,早晚还是要被日货侵占。”&amp;lt;/p&amp;gt;</p>

一旁的刘鸿生说:“本人熟悉煤炭生意,给英商开滦煤矿做过多年买办,熟悉价格。开滦煤矿每吨煤成本1.5元,税捐只有0.2675元,占成本的17.8%左右。&amp;lt;/p&amp;gt;</p>

“而本应颇具竞争实力的山西保晋煤矿,每吨煤成本为2.021元,税捐1.731元,占成本的85.7%。&amp;lt;/p&amp;gt;</p>

“之前各地工业发展迅猛,对这个价格可能没有那么敏感,而一旦经济发展稍微放缓,英商的煤炭优势将无限放大。”&amp;lt;/p&amp;gt;</p>

面粉大王荣宗敬又说:“不止工商业,农业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本来安徽与河南的小麦可以走从津浦路直运上海,供应面粉工业所需的原料。但从蚌埠起运,每担运费2两,并且时间无法保证,有时竟长达一年!但跨越太平洋而来的美国小麦,每担运费不过4钱。就算没看过世界地图,也应该知道美国在万里之遥。如此悬殊,何其荒唐!&amp;lt;/p&amp;gt;</p>

“即便铁路运力紧张,总能腾出车皮,但我从来没听说过交通部批准此事。”&amp;lt;/p&amp;gt;</p>

工商业相比农业总归要好一些,他们这些商界大佬都怨声载道,不堪重负,普通农民的情况可想而知。&amp;lt;/p&amp;gt;</p>

田赋易于估计,征收方便,农民无处逃避,向来是北洋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宗来源,自然也是军阀们的重要财源。&amp;lt;/p&amp;gt;</p>

其中最坑害农民的是所谓田赋“预征”,就是提前收田赋,你敢信!&amp;lt;/p&amp;gt;</p>

而且少则几年,多者十几年。四川有的县整整预征了30年。&amp;lt;/p&amp;gt;</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洪荒:悟性逆天,吾为星辰之祖
洪荒:悟性逆天,吾为星辰之祖
穿越洪荒世界,太昊成了盘古胸中一口不化的浩然之气,天生主宰天地正气! 同时,他获得悟性逆天。 【你发现盘古力之法则碎片,略有所获,你领悟力之法则(8%)】 【你参悟自身浩然法则,结合力之法则,两世经验,自身底蕴,你领悟出《浩然真经》】 【你参悟诸天星辰,以人体为根基,以浩然之气为辅料,你顿悟了,创造出诸天星河观想自在法】 …… 太昊以诸天星河为引,星辰为棋
东方西岳
求仙问道
求仙问道
顾长风穿越综武世界,幼时被张三丰捡到收徒,成为武当小师叔。 天生石脉,无缘武道。 十八岁时,一朝记忆觉醒,得母星馈赠,获得逆天悟性天赋! “武道无法打通石脉,仙道总行了吧?” 灵气入体,石脉自开! 你们修武,我修仙! 研读三千道藏,身处深山与草木为伴,坐看云卷云舒,天人交感,创造出修仙功法乙木长春诀。 观张三丰突破,展露太极阴阳二气,悟五行混沌之道,创五色
芭蕉狗儿
身披战甲,嫡长女她又美又炸
身披战甲,嫡长女她又美又炸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哭,在喊,在闹。顾明舒伸手扶住沈氏,心中翻江倒海,巨大的悲恸来袭,疼得她撕心裂肺。可面上,她却是——.........
阿晏的猫
洪荒:吾掌大教,号令群仙
洪荒:吾掌大教,号令群仙
巫妖争霸时代,李云景魂穿洪荒,一缕残魂得毁灭魔神传承。 占洞天福地武夷山,得先天灵宝落宝金钱,入截教,得三清真传,经历千难万险,掌大教,维护玄门正宗,终得证道成圣。
海啸.
炎神之录
炎神之录
《炎神之录》慌乱,天灾,还是人为,世界的平息只是短暂的。一切为了利益制造乱世之争的邪恶人士与正义人士做斗争,让凡人们陷入恐慌之中。在此一把神剑诞生。
工藤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