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考孩子也算是有经验的,先考了几句《大学》的背诵,又考了几句《论语》的释义。弘昱和弘皙都答得不错。
而八爷夫妇抱着景君格格到御前的时候,康熙正在让两个半大孩子背诵《孟子》。“出个题考你们。霸者之民驩虞如也,后面百字是什么?”
弘昱:“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注2】
然后这个孩子恭恭敬敬地拜了一拜。“孙儿背《孟子》,尚以段背诵,未靖全功,不知下文如何。”红色从这个孩子的脖子一路烧上脸颊,显然是极羞愧的。
尤其是,当比他还小一岁的弘皙能够背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满足康熙爷以下百字的要求的时候,那种红色几乎变成紫红色。
“弘皙背书极好。”康熙爷夸道。这已经是《孟子》一书的最后几段了,又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弘皙还能满足跨段落背诵的变态要求,实属不易。
弘皙得了夸奖,小脸也微微泛红,看上去和弘昱更像堂兄弟了,也是从脖子开始往上爬的。不过同样是脸红,其中的意义大有不同。
“从前太子背书快,也不过是这样的进度。”皇帝脸上露出一丝怀念,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什么深意。
直郡王皱了皱眉,脸上没了笑容。
而太子脸上亦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一旁站着的太子妃,依旧挂着仪式性的温和的笑。
气氛很奇怪,也许真正能表现出肆无忌惮的高兴的,就只有皇帝本人了。“今日弘皙背书最佳,这枚扳指就奖给你。”说着,万岁爷就从左手大拇指上摘下一枚墨玉扳指。
弘皙,如今活下来的事实上的太子长子,双手接过那枚扳指。
“若哀家没记错,这是皇上带了几十年的老物件了。”太后突然说,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场面上气氛更加凝滞了。
康熙轻轻眯起眼,端起茶水在唇边轻轻吹。热气氤氲背后的眼神,仿佛藏在山间雾气背后的猛兽。猛兽许是路过,猛兽许是已经盯上了谁。
就在这时,小女娃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皇玛法,景君也想要戒指。”
直郡王、太子、太子妃、弘昱、弘皙……所有人都像受了惊似的,猛地转头朝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去。
才三岁的小女孩儿穿着红色镶白毛滚边的小夹袄,稳稳坐在八贝勒的手臂上,红艳艳的小嘴儿一开一合,说话流畅极了:“景君会背书,景君也能有戒指吗?亮闪闪的。”
“皇阿玛恕罪。”八贝勒和八福晋作势要跪,被康熙一挥手制止了。
“哈哈,这是老八家的大格格。你也会背书,你会背什么?”康熙爷跟软软糯糯才三岁的小孙女说话,声音可以说是很柔和了。然而刚刚那龙潭虎穴般的气场尚未散去,换了老五、老七家的几个小子在这里,恐怕半个字都不敢说了。
不过景君完全不怯场,露出一个萌萌的笑容:“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
小奶音一蹦一蹦的,竟是将弘皙刚刚所背的一百字《孟子》给重复了一遍。
满座皆惊。
弘昱和弘皙脸上的红晕都消下去了,弘皙的脸色甚至还有些惨白。
康熙爷默了默,开口道:“她这是……过目不忘?”
闺女给整了个大雷,八贝勒夫妇只好跪下来回话:“是比寻常孩子记性更好些,但……也不知道长大会如何。是儿子/儿媳平时管教不严,让她胡闹了。”
康熙没管成年儿子的谦辞,只朝小孙女招招手。
八爷是跪着的,小丫头轻松地就从阿玛手臂上跳下来踩地上,朝着康熙走了两步,眼神不自觉地去瞥康熙爷手上其余的戒指。但她仿佛随即想起来阿玛额娘还跪着,忍不住回头望了望。
皇帝是不可能附身去就晚辈的,于是旁边的太监将景君格格抱起来,能让皇上稍微低头就能对上小孩子的眼睛。
“景君是吧?”康熙摸了摸小丫头头上的小发鬏,“聪颖灵秀,难怪你阿玛宠爱你。”他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是在透过小丫头思考别的什么事情。
好一会儿,康熙的手才从小丫头的头发上挪开。“你想要哪个戒指?”他摊开双手,示意小丫头挑选。
大家都惊了。“皇阿玛不可。”太子和老大都脱口而出。皇帝十根手指戴了八枚戒指,送给弘皙那枚已经算是意义非凡,但和别的比起来那可就相形见绌了:先帝遗物、外藩国主赠品,甚至还有军中令信,一样比一样要命。
景君的目光一一扫过康熙手上那五颜六色或宝石或金属的戒指,她像是很多都喜欢,但最后她还是扭头看了看依旧跪着的八爷夫妇。
“景君不要戒指了。”小丫头大声说,“景君想把赏赐换成让阿玛和额娘起来。跪着,不好,奶妈弄坏了花花,就跪着。”
“哈哈,哈哈哈哈。”康熙朗声大笑起来,他指着老八,笑得眼周都起了皱纹。大家都听出来了,就连刚刚夸奖弘皙学问时的笑,都没有现在这么畅快:
“多好的孩子啊。这要是个儿子,朕也就不用愁你后继无人了。”
八贝勒知道经过今天这一晚,景君这个孩子是在康熙心里记上了号。她成了诸多皇孙女中最高调的一个,甚至超过太子妃所生的嫡女。虽然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但八贝勒还是努力为女儿的将来努力。
他露出一个与有荣焉的笑:“儿臣在有她之前也想着头一个是儿子就最好了,然而如今却觉得,她自个儿就已经很好了,来三个男孩儿都不换。”
“哈哈哈。”康熙又是一阵笑,“朕这些儿子中,论慈父,没有超过老八的。”
注1:出自[宋]项安世《大人生日其一》
注2:出自《孟子·尽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