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股大同军是从哪里来的?</p>
曾煜很清楚,都是从流民里面走出去的。</p>
之前,钦差马明远下令,各个县城都用粮食缴税。</p>
按理说,有了粮食,流民有一口吃的,是不会轻易拿自己脑袋开玩笑的。</p>
可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这么一伙打着大同军名义的叛贼出现了,刚出现就有万人。</p>
“奶奶的,这帮狗官。”</p>
曾煜直骂娘。</p>
关于各地赈济流民的事情,他也隐隐听说了,每人每天半两米的标准。</p>
这点东西,哪怕是煮稀粥,也吃不饱。</p>
流民的肚子填不饱,所以联合起来闹了事。</p>
“青州以及下面的三个县城,都是每个人每天一两米的标准。”</p>
曾煜缓缓道:“一斤米出二斤多、三斤左右的米饭,如果煮粥,哪怕吃不饱也饿不死。”</p>
旁边的李勇会意。</p>
之前他也骂过曾煜,搂银子的时候是半点不手软。</p>
但无论怎么说,终究没饿死人。</p>
可南望府的其他县城,如那晋平县,流民直接起事了。</p>
现在是彻底乱套了。</p>
一万多人,哪怕是一人一口唾沫,也不是一个县城承受得起的啊!</p>
“我担心的是刚种的白菜。”曾煜道。</p>
当初,他回去会就鼓励百姓种白菜。</p>
秋收后的稻田种白菜是不行的,为此,他直接命人把稻田改成旱田。</p>
种一点是一点。</p>
哪怕出来的白菜只有二两、三两,整个县城的地加起来,也饿不死人啊。</p>
“如果这些人打到青州,毁了白菜的青苗,那整个青州四个县城流民就养不起了啊!”曾煜叹息。</p>
“朝廷会派出大军平叛吧?”李勇问。</p>
“平叛?哪里有那么多的兵力?”</p>
曾煜无奈道:“现在整个朝廷已经是四处漏风了,哪怕是拆东墙补西墙都已经来不及。”</p>
譬如青安府那边的大同军,朝廷一直在平叛。</p>
结果越是平叛,叛贼的人数越多。</p>
根本打不过来!</p>
要不然过去这么久,东亭县那王志的武义军为何起事这么久了,朝廷一直没动静?</p>
整个幽云道的兵力几乎都被抽光了。</p>
“那现在怎么办啊?”李勇也是有点懵。</p>
“管不了那么多了,顾好自己的城池吧。”</p>
曾煜想了想道:“青兰县这边应该没事,青州可能会有些危险,但我要回去,集中粮草,组织所有流民,共抗贼人。”</p>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p>
青兰县紧挨着东亭县,如果贼人打青兰县,就会对王志等武义军产生威胁。</p>
届时,两方叛贼必定会起冲突。</p>
如此再回想过来,晋平县的大同军未必敢随意动青兰县。</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