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736 年之前,李隆基铸就的开元盛世璀璨夺目。 达到了鼎盛,登峰造极。 公元 725 年,四十岁的李隆基举行泰山封禅。大臣张说极力支持,认为此时大唐国力强盛,正是向上天彰显功绩的绝佳时机。 李隆基内心充满骄傲与自信,坚信大唐的辉煌足以承受此盛典,且能借此祈求更多的福祉。 封禅之日。泰山之巅,人山人海,旌旗蔽日。李隆基身着庄重华服,在群臣的恭迎下,稳步登上祭台。他神情肃穆,心中既怀着对上天的敬畏,又满是对大唐盛世的自豪。 鼓乐震天,香烟袅袅。李隆基虔诚地献上祭品,向天祷告,愿大唐长治久安,繁荣昌盛。这一刻,他深感自己肩负着国家的命运与荣耀,也坚信此次封禅将为大唐带来更辉煌的未来。 公元 720 年,唐朝在关中地区大力推广水车灌溉,使得农田灌溉面积大幅增加,粮食产量显着提高。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这一年关中地区粮食丰收,仓库充盈。 公元 721 年,唐玄宗下令设立丽正书院,广纳天下贤才编纂典籍。其中,《群书四部录》的编纂,汇集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 公元 726 年,长安城举行诗歌大会,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纷至沓来。王维以其清新自然的山水诗《山居秋暝》名震一时,孟浩然的田园诗《过故人庄》也广受赞誉。 开元盛世的辉煌犹如璀璨烟火,照亮了大唐的天空。然而,盛极而衰,命运的车轮无情转动。就在这看似无尽的繁华背后,一场悄然的变革正悄然酝酿。 当李隆基沉醉于开元盛世的丰功伟绩,身心逐渐松懈之时,杨玉环的身影如同一道绚烂却致命的光芒,闯入了他的世界。 曾经,大唐的繁荣让李隆基志得意满,以为盛世永恒。可谁能料到,这位帝王的目光被杨玉环紧紧吸引,从此陷入温柔乡中无法自拔,将大唐的命运引向未知的深渊。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杨玉环那波澜起伏的一生。 杨贵妃,名玉环,出生于公元 719 年 6 月,其家族在蜀郡(今四川成都)虽算不上名门望族,但也小有名气。 杨玉环生得闭月羞花之貌,肤如凝脂,眉如远黛,眸似秋水,樱桃小口,腰肢纤细,步态轻盈,真可谓是天生丽质难自弃。 公元 734 年,年方十六的杨玉环,正值青春妙龄,如花似玉。而寿王李瑁,同样青春年少,风度翩翩。在种种机缘之下,二人喜结连理。 婚后,他们夫妻恩爱,琴瑟和鸣。李瑁对美丽温柔的杨玉环疼爱有加,视若珍宝,杨玉环也对李瑁体贴入微,二人时常相伴左右,或赏花弄月,或吟诗作画,沉浸在甜蜜的二人世界中,度过了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 然而,命运的轮盘在公元 737 脸开始悄然转动。这一年,李瑁之母武惠妃香消玉殒,唐玄宗李隆基深陷失去爱妃的悲痛之中,郁郁寡欢,难以自拔。朝中有人见机进言,提及杨玉环的绝世容颜或许能抚慰圣心。这一言,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 一次宴会上,众宾云集,热闹非凡。李隆基不经意间目光扫过人群,瞬间被一个身影吸引。那正是杨玉环,她身着华服,身姿婀娜,一颦一笑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李隆基只觉眼前一亮,心脏仿佛被重重一击。 他凝视着杨玉环,心中惊叹世间竟有如此绝美之人。她的美貌犹如春日里最绚烂的花朵,让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李隆基的目光再也无法从她身上移开,心中燃起了强烈的占有欲,暗自决定一定要让这个女子来到自己身边。 公元 740 年,李隆基竟以为窦太后祈福之名,敕令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赐道号“太真”。这一决定,无疑是将杨玉环从李瑁身边生生夺走。 对于李瑁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一边是至高无上的父皇,一边是自己心爱的妻子,他非常的痛苦。 李隆基为了安抚李瑁,公元 745 年,将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算是给了李瑁一个交代。 不仅如此,李隆基还赐予李瑁光禄大夫、上柱国等尊崇的官职,又赏赐了无数金银财宝、绫罗绸缎。 然而,即便得到了这些物质上的补偿和新的婚姻安排,李瑁在这段时间里依旧郁郁寡欢。曾经与杨玉环的恩爱时光在他心中挥之不去,失去心爱之人的痛苦让他难以展露笑颜,对失去杨玉环之事始终难以释怀。 杨玉环和寿王李瑁,两人的婚姻持续了约六年就这样结束了。 公元 740 年,杨玉环被迫前往太真宫出家为女道士。 在太真宫的日子里,杨玉环每日早早起身,清扫庭院,虔诚地在三清像前供奉香火。她静心研读道经,试图从玄奥的教义中寻得内心的平静,可思绪却时常飘远。闲暇时,她会在庭院中修剪花枝,或是独坐于树荫下,对着天空发呆。 而这五年间,李隆基虽忙于朝政,处理着国家大事,但心中始终挂念着杨玉环。他时常差人送去珍贵的珠宝首饰、华丽的绫罗绸缎,还有各地进贡的珍稀物品。 起初,杨玉环并不知晓这些礼物来自李隆基。但随着时间推移,宫中的小道消息渐渐传入她的耳中,她也明白了这背后的心意。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纠结,一方面感激这份特殊的关怀,另一方面又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 五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渴盼未曾有一刻消减。 在一个寂静的深夜,皇宫深处,李隆基与他的心腹高力士密议着接杨玉环入宫之事。 高力士深知皇上的心思,献计道:“陛下,如今可借祭祀大典之后,宣称上天有示,杨妃修道有成,福泽深厚,当入宫伴驾,方能保我大唐千秋万代。”李隆基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祭祀大典那日,皇宫上下一片肃穆庄重。大典过后,高力士按照事先的谋划,站在朝堂之上,高声宣读:“上天有旨,杨妃修道功成,其姿容绝世,才情无双,实乃大唐之祥瑞。当迎入宫中,以佑我朝昌盛。”群臣虽有微词,但在李隆基的威严之下,无人敢直言反对。 高力士亲自带领着一众宫人,以最隆重的礼节前往太真宫迎接杨玉环。一路上,百姓们好奇地张望着,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神秘的迎妃之举。 杨玉环坐在华丽的轿辇中,心情复杂。她深知这一去,将再无回头之路。当她踏入皇宫的那一刻,朱门缓缓关闭,她的命运从此与这座宏伟的宫殿紧紧相连。 杨玉环进宫后被封为贵妃。当时李隆基 61 岁,杨玉环约 27 岁。 杨贵妃也绝非徒有其表。她精通音律,擅长舞蹈,尤其是那一曲《霓裳羽衣舞》,身姿婀娜,轻盈飘逸,仿佛仙子降临凡间。 每当她翩翩起舞,李隆基便如痴如醉,沉浸在这美妙的氛围中。她还能与李隆基在音乐上相互切磋,共同创作,使得两人的关系愈发亲密。 李隆基非常的宠爱杨贵妃,特别喜欢看她跳舞,也知道她喜欢跳舞就为他修建了华清池。 华清池依山而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宫殿巍峨耸立,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五彩光芒,朱红色的墙壁庄重而威严。踏入宫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地面由光滑的大理石铺就,镶嵌着精美的图案。 穿过广场,便是那闻名遐迩的温泉池。池水清澈见底,热气升腾,仿佛一层轻纱笼罩。池边摆放着舒适的躺椅,以供休憩。周围的亭子里,乐师们随时准备奏响美妙的乐章。 这里不仅是休闲之所,更是艺术的殿堂。每逢良辰吉日,李隆基便会邀请朝中的文臣雅士、王公贵族与他们一同在此欢聚。 众人或吟诗作对,或挥毫泼墨,才情在这方天地尽情展露。杨贵妃则身着华丽的舞衣,在悠扬的乐声中翩翩起舞,身姿婀娜,如仙子降临人间。 有时,李隆基也会亲自参与,与杨贵妃共同演绎一段动人的歌舞,两人的深情对望,让在场之人无不感叹帝妃之间的浓情蜜意。 除了歌舞娱乐,华清池也是诗歌创作的灵感之源。文人们在此饮酒作对,留下了诸多传世佳作。而杨贵妃的一颦一笑,更是激发了众人的创作激情。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远不止于此。“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让杨贵妃品尝到新鲜美味的荔枝,李隆基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命人千里加急从南方运送。无数驿站的骏马为此累倒,只为满足杨贵妃的口腹之欲。 在宫廷的盛宴上,杨贵妃所佩戴的珠宝首饰皆是世间罕有的珍宝,璀璨夺目,令众人称羡。李隆基还为她打造了专属的花园,种满了她喜爱的奇花异草。每当花开时节,两人携手漫步其中,温馨浪漫。 即使杨贵妃偶尔任性使小性子,李隆基也从不恼怒,反而倍加包容,想尽办法哄她开心。在赏赐方面,更是毫不吝啬,绫罗绸缎、金银财宝源源不断地送入杨贵妃的宫中。 为了让杨贵妃出行更加舒适风光,李隆基特意为她打造了奢华的马车,车辇装饰精美,尽显尊贵。 总之,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达到了极致,他用尽一切方式,只为让杨贵妃在这繁华的宫廷中过上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生活。 杨玉环得宠后,其家族中的姐妹也都被封为夫人,享受荣华富贵。杨家在当时权势滔天,“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她的兄长杨国忠平步青云,登上了大唐的政治舞台。杨国忠不学无术,却善于权谋,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一时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正直之士敢怒而不敢言。 大唐的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百姓生活困苦,民怨沸腾。然而,深宫中的李隆基和杨贵妃却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在杨贵妃入宫受宠多年后的一个喧嚣之日,安禄山如同一颗骤然升起的恶星,闯入了大唐的核心舞台。 安禄山,身躯肥硕如熊,肚大腰圆仿佛能容纳下整个世界的贪欲。他的面庞宽阔,粗糙的皮肤好似久经风沙侵蚀的荒漠,横肉纵横交错, 一对细小的眼睛深藏在肥厚的眼皮下,偶尔闪过的精光却透着无尽的狡黠与野心。他出生于胡族的贫寒之家,自幼便在边陲的艰苦环境中摸爬滚打。 安禄山在边地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善于笼络人心,将一群悍勇之士收归麾下。在与外敌的多次交锋中,他指挥若定,以狡诈多端的战术屡次取胜。他不仅勇猛无畏,更是心狠手辣,对待敌人毫不留情,以血腥的手段迅速在边地建立了赫赫威名。 因其累累战功,安禄山得以被调入朝廷。初入宫廷,他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谄媚之能。他对唐玄宗李隆基百般奉承,投其所好,献上无数奇珍异宝,又编造出各种荒诞不经的故事逗得皇帝龙颜大悦。 对于杨贵妃,他更是极尽讨好之能事,察言观色,揣摩其心思,不仅在宫中巧言令色、卑躬屈膝,还时常进献从边地搜刮来的奇珍异宝。 他对唐玄宗大表忠心,吹嘘自己的功绩,把每次的战功都夸大其词,将自己塑造成大唐的中流砥柱。面对杨贵妃,他更是费尽心思,专门挑选迎合她喜好的礼物,还故意在她面前装出一副憨态可掬又忠诚无比的样子。 在一次宫廷聚会中,安禄山精心安排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表演,他亲自带领一群边地士兵展示独特的武技,引得众人喝彩,从而让唐玄宗对他的军事掌控力更加放心。 安禄山凭借着他那夸张的表演和刻意营造的诙谐氛围,成功吸引了杨贵妃的注意。他扭动着肥胖的身躯, 虽动作笨拙却充满了别样的风情,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杨贵妃被他这独特的“表演”逗乐,眼中流露出几分好奇与笑意。 安禄山见机行事,当即跪地请求认杨贵妃为母。杨贵妃一时兴起,竟应允了下来。此后,安禄山凭借这层关系,在朝廷中如鱼得水,势力愈发膨胀。 与此同时,杨国忠也在朝堂上权势熏天。杨国忠此人,心胸狭隘,善于权谋。他见安禄山势力渐大,心生嫉妒与忌惮。 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进言,称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然而,唐玄宗被安禄山的表面功夫所迷惑,对杨国忠的进谏置之不理。 安禄山被唐玄宗委以重任,掌握了河北一带的军政大权。他利用职权,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扩充自己的军备。 他私自招募士兵,训练出一支只效忠于他的精锐之师。在其辖区内,他俨然成为了土皇帝,作威作福,无人敢管。 朝堂之上,杨国忠和李林甫针锋相对。商讨边疆军费时,杨国忠主张削减,李林甫反对。官员选拔制度改革,杨国忠提议增加科举选才比例,李林甫不同意。 处理地方官员贪污案,杨国忠主张严惩,李林甫认为应酌情。李林甫暗中阻碍杨国忠计划,杨国忠借杨贵妃在玄宗前攻击李林甫,致使朝堂派系林立。 除了杨国忠对安禄山的警惕,还有其他大臣也对安禄山的跋扈行径颇有微词。但在唐玄宗的庇护下,安禄山有恃无恐,对这些声音充耳不闻。 然而,安禄山的野心如同深渊一般无法填满。他表面上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依旧恭顺,背地里却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一场惊天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