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坑杀了十几万人?!” 朝臣闻讯,无不惊骇!</p>
朱桂虽有战功在身,</p>
但不论是北元还是河西走廊的势力,</p>
皆为敌对或威胁大明安全,</p>
朱桂征讨,理所应当。</p>
前两次出征,朱桂也仅诛首恶,</p>
或消灭其军队。</p>
而今锦衣卫回报,言朱桂坑杀十四万人,</p>
区区野人女真部落,何来十四万兵力?</p>
话说这事儿,十四万条性命,眨眼间化为乌有,里头肯定夹杂了不少寻常女真百姓。</p>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多读书人脸露愁容。</p>
按他们念的书,对付外族该是教化为先,哪有像朱桂这般,二话不说,上来就全给埋了?</p>
这未免太过粗鲁!</p>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干出这等恶行的,竟是大明朝的亲王!</p>
几位翰林院的学士,眼神交汇,彼此间那份不满,藏都藏不住。</p>
“陛下!”</p>
其中一位翰林院学士站了出来,对着老朱拱手行礼。</p>
旁人见状,瞧着他一脸的不痛快,心里暗叫不好:这倔脾气怕是要发作了,不对,是要跟亲王杠上了!</p>
“嗯?”老朱本是一脸喜色,见方孝孺站出来,还一脸怒气冲冲,眉头不禁一皱。</p>
“何事?”</p>
老朱先朝递战报的锦衣卫招了招手,让他把战报呈上,随后转向方孝孺询问。</p>
想到方孝孺的身份,加上锦衣卫刚汇报的信息,老朱估摸着方孝孺为何动怒了。</p>
“代王坑杀十几万人,有悖天理人情啊!陛下应当下旨责罚才是!”</p>
方孝孺挺直腰板,慷慨陈词。</p>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皱起了眉头。</p>
刚才户部尚书杨靖和凉国公蓝玉还在夸朱桂立了大功,加之朱桂的产业越做越大,不少官员家眷都受惠于他。</p>
如今方孝孺竟要皇上责备朱桂,立刻引起众人不满。</p>
“陛下!”</p>
“代王此举是为了国家除害!手段虽激烈了些,但一切都是为了大明,请陛下三思!”</p>
支持朱桂的官员出列,拱手进言。</p>
“还请陛下三思!”</p>
更多官员站了出来,附和道。</p>
在他们看来,朱桂杀的是野人女真这样的外族,而非中原子民,别说十几万,就算杀上百万,也是杀得好。</p>
毕竟老祖宗有言在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p>
朱桂的做法,正是遵循了先辈的智慧。</p>
至于方孝孺唱反调,难道你还比老祖宗聪明不成?</p>
“你们……!”</p>
“十几万人命啊!你们难道就没有一点触动?!”方孝孺见群臣力挺朱桂,不由大怒。</p>
不少官员懒得与方孝孺争辩,扭头避开,但也有人愿意与他理论一番。</p>
“你觉得代王才智如何?”</p>
户部尚书杨靖笑眯眯地问方孝孺。</p>
“代王才智自然出众。”方孝孺不明就里,但还是回答了。代王若无才智,火车等奇技也不会出现在大明,说他才智过人并不过分。</p>
“那你认为代王会是滥杀无辜之人吗?”</p>
杨靖接着问。</p>
方孝孺沉默片刻,沉声道:“从前的代王不像滥杀之人,但现在就说不准了。”</p>
杨靖的笑容更甚,“你既认为过去的代王不是滥杀之人,又承认他的才智超群。如今他做出这等异常之举,坑杀了十几万人,会不会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呢?”</p>
杨靖觉得朱桂杀些外族不算什么,既然有人质疑,便随口找个理由解释。</p>
这理由让方孝孺眉头紧锁,似乎有些道理,但他实在想不通朱桂为何要这么做。</p>
“都别吵了。”</p>
“战报还没看呢,说不定小十三在里面写了他为何要消灭野人女真部落的原因。”</p>
老朱已从锦衣卫手中接过战报,笑道。</p>
随即,他又看向方孝孺,问道:“我记得小十三发明标点符号时,你还亲自上门称赞他是文坛之光,怎么今天非要找小十三的茬?”</p>
&lt;/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