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改革宝钞利于国家和人民。</p>
当然,陶光啸并非善类,他追求的并非单纯行善举。</p>
陶光啸认为,只要朱棣不断作出利国利民的大事,他在官员和百姓中的威望便会日益增长!</p>
这将减少朱棣日后谋反时,大明官民的反抗情绪,有利于陶光啸的谋反大计顺利进行。</p>
而这正是陶光啸毕生追求的目标!</p>
陶光啸的一切行为,皆围绕着“如何更有效谋反”的核心逻辑展开。</p>
他人无从知晓陶光啸内心的算计。</p>
朱棣听完朱桂的分析,说储君位的奖励是假的,脸上不禁泛起苦笑。</p>
心底里,朱棣在得知朱标病倒后,确曾觊觎过皇位。</p>
这时候的朱家子孙若毫无野心,不想当皇帝,那便是废物或草包了。</p>
因此,当朱棣听说朱标提议由藩王接任储君,并将改革宝钞作为选拔条件时,他是激动的。</p>
朱棣觉得自己有争夺储君之位的可能。</p>
即便这争夺方式听起来有些儿戏。</p>
朱棣仍旧想尝试。</p>
万一这是真的呢?</p>
面对皇位的诱惑,哪怕机会渺茫,多数人也不愿轻易放弃,总想放手一搏。</p>
曾经的朱棣,只为老朱家守护边疆。</p>
但在朱标病倒的消息传出后。</p>
朱棣心中潜藏已久的野心被彻底唤醒。</p>
如今朱棣也隐约明白,为何陶光啸一再怂恿自己谋反,因为他们本就是一类人。</p>
不过,朱棣仍不解陶光啸为何说朱桂也必然谋反。</p>
在朱棣眼里,朱桂是个无害的弟弟,只关心赚钱和建功立业。</p>
至于朱桂想谋反称帝的野心,朱棣丝毫未察觉!</p>
想到这,朱棣对着朱桂苦笑说:</p>
“虽说储君位的奖赏是假,但父皇设立的考验却是真的,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认真对待。”</p>
朱桂闻言点头:</p>
“那是自然的。”</p>
正好,朱桂近来也在考虑改革大同府的金融体系。</p>
毕竟朱桂如今家大业大,大同府以往的金融政策沿用了大明的模式。</p>
而明朝开国那帮人在战场上的确有一套,但在经济管理上却是外行。</p>
就拿朱元璋想让大家改革的大明宝钞来说,就是典型的金融失败案例。</p>
因为朱元璋发行大明宝钞时,没有用任何贵金属作为保障。</p>
至于宝钞的数量,朱元璋也没限制。</p>
对大明宝钞,朱元璋的态度是想发就发,没钱用了就印,要赏谁就现场印刷。</p>
这导致大明宝钞自问世以来,价值不断下跌,到现在民间百姓都不愿意使用大明宝钞了。</p>
也因此,朱元璋对大明宝钞的改革尤为上心。</p>
可惜的是,老朱和他的团队实在不擅长搞经济,摆弄了一阵大明宝钞后,非但没让它贬值慢一点,反而变得更不值钱了。</p>
所以当朱标给藩王们布置了改革大明宝钞的任务,还说完成得好就能得到太子的位置时,朱元璋不仅没出来澄清,反而帮着朱标一起宣传。</p>
因为朱元璋对现行的大明宝钞体系真是失望透顶,急切地想要个变化!</p>
这些背后的门道,朱桂不太清楚。</p>
但他猜,老朱肯定对改革大明宝钞特别上心。</p>
而其他藩王听说改革宝钞做得好能有机会当太子,他们也会相当关注的。</p>
想到这里,朱桂心里舒了一口气。</p>
这样的竞争环境,正合他意! 而且还是朱元璋刻意设的局,用太子之位当钓饵,打造的竞争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