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胡歌作为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的首席提问官,发出过第一个提问,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不知道你们的答案和我的是不是一样,当时很多网友,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首歌,那就是《我的祖国》。</p>
这首歌原作为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也许现在很多孩子们都不知道了。,今年正值黄继光同志牺牲70周年,他就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p>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是不是听到了前两句,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要跟他唱下去呢,时隔多年热度丝毫不减当年。</p>
这也应了当时几位主创的初衷,只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而歌却能流传下来。这句话就是当年的电影上甘岭的导演沙蒙对词作者乔羽提出的唯一的要求。</p>
筹备拍摄电影上甘岭的时候,沙蒙导演也是一反传统战争片气势宏大的套路,而是通过对上甘岭战役中一条普通的坑道,和参与战斗的一支连队的战士们生动的刻画,来展现我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p>
为此沙导特意以志愿军女战士王清珍为原型,设计了护士王兰这个角色。志愿军王清真是朝鲜战场上,许许多多的女护士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可是她一个人就护理了20多位伤员。</p>
她每天定时给伤员们打针、换药、洗绷带、查脉搏,无论工作多么的繁重,他总是以微笑面对战友们,有时候为了能缓解战争带来的紧张,压抑和痛苦的氛围,她会唱起陕北民歌。</p>
而电影中的护士王兰,就是在这烽烟四起的坑道中,用歌声鼓舞志愿军战士。然而就是这首插曲,直到电影大部分戏份都拍摄完毕,导演沙蒙对这场戏这首歌依然是没有头绪。</p>
正在沙蒙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在延安时的老战友作曲家刘炽。刘炽是新中国的第一批优秀的作曲家,有着旋律之王的称号。</p>
他和咱《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少先队歌的作曲寄明,都曾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他也同样是冼星海的学生,《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都是出自他手。</p>
</p>
沙蒙导演与几个同事,费了七个晚上写了一首名为我的祖国的歌词。原文大概是祖国啊,我的母亲,你的儿女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p>
刘炽在拿到歌词之后却连连摇头说,他说这歌词词意虽然不错,但缺乏韵律,不但谱难写,而且即使写了也难于流行。</p>
用现在话就是说,词不行,曲再怎么谱都火不了,更成不了神曲。有人会问,流行歌曲重要还是词重要?先不说重要与否,孰重孰不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词是更需要打磨的。</p>
旋律好是基础的要求,词则决定了一首歌流传的广度和时间。词得到越多人的共鸣,越能流传的广,词的意境越深远啊,受时代的局限越小,它越能流传久远。词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p>
刘炽而为了歌能火,就建议说,我看这样吧,歌词我请乔羽来写。</p>
这首歌一开始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要求,要知道《让我们荡起双桨》,还有后来的《难忘今宵》,《牡丹之歌》,《爱我中华》可都是出自这位词作家之手,连他都犯难了。</p>
听了沙蒙导演对歌词的要求,电影已经被人忘记了,但这首歌仍然在群众中传唱。乔羽回答沙导,你可太会说了,这大概是不可能的,我很有压力呀。</p>
因为创作歌词而被安排到了长影招待所的乔羽,起先十来天是一句歌词都写不出来。而沙蒙导演每天也是都会来他的房间小坐片刻,但却只字不提歌词创作。</p>
乔羽压力山大。正当感到灵感匮乏已经枯竭的时候,那个夜里窗外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这一幕让乔羽回想起了,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在苏区渡江时,,一我不会客。二、我有信什么的,你不要给我,你先给我收着。三、麻烦你一天三餐,请给我拿来,随后他就在门上贴上了一张纸条,刘炽死了。</p>
功夫不负不要命的人,有天刘炽在哼唱,根据《小放牛》改写的《卢沟问答》头两句,“永定河,为什么叫卢沟。”哎,这时,灵感之泉涌出来了,他改了几个音符作为开头,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到花香了两岸……</p>
灵感之泉瞬间变成了一条大河,一气呵成《我的祖国》谱写完成了,第一段是女生领唱,抒情,委婉,纯粹的中国五声调式,那是故乡的音律。第二段男女声合唱,激情澎湃,坚毅不屈。</p>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去年的元宵晚会上,90岁高龄的原唱歌唱家郭兰英一开口,全场掌声不止,观众眼含热泪,仿佛穿越了时空。台下的白发老人、中青少年们都跟着合唱起来。</p>
刘炽说他是把对最可爱的人的挚爱,全部都倾注到了歌曲的旋律中。他说绝大部分人对祖国的感情都是一往情深,绝不是商业交换,你爱我一分,我爱你一分,你爱我三分,我爱你三分。不是这样的,对祖国没有价钱可讲,就叫一往情深。</p>
乔宇后来也回忆,战争是很残酷的,可我们却写了一首很不残酷的歌,我们希望给人们以希望,因为只要祖国在,这条大河就会奔流不息。</p>
喜欢天亮了,就不需要灯塔了请大家收藏:()天亮了,就不需要灯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