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十年,即公元前五一九年 春,正月,晋军、王师包围郊地。郊地溃散。晋军回国 邾国人在翼地筑城,回去的时候,为鲁国人所灭。 夏,周王室内战。 六月,周敬王前往刘地。 莒国发生叛乱,莒国国君庚舆逃亡鲁国。 齐国人将莒郊公送回莒国。 吴国人攻打州来,楚国薳月率领楚军与诸侯之师奉命救援州来。 吴国人在钟离抵御楚军。 楚国令尹子瑕去世,楚军因此溃散。 吴国公子光表示,诸侯跟从楚国的很多,却都是小国,害怕楚国而不得已,因此前来。我听闻:‘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做事情如果威严胜过感情,虽然弱小,必然成功)。’胡国、沈国的国君年轻而浮躁,陈国的大夫啮(niè)虽然年富力强却顽固,顿国和许国、蔡国憎恨楚国的政令,楚国的令尹死了,他们的军队失去战斗力,元帅地位低,而很受宠信,政令又不一致,七国同伙而不同心,元帅地位低而不能整齐号令,没有大的威信,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如果分兵先攻打胡国、沈国和陈国的军队,他们必然首先奔逃。三国败退,诸侯之师便会军心动摇,诸侯混乱,楚军必然拼命奔逃。请让先头部队放松戒备减少军威,后续部队巩固军阵整顿师旅。 吴王僚听从了他的意见。 七月戊辰晦,双方在鸡父交战,吴王用罪人三千,先攻打胡国、沈国、陈国,三国之师争相俘虏吴军。 吴国人以三军在后,中军跟随吴王,公子光率领右军,公子掩馀率领左军。 吴国罪犯有的停止,有的逃亡,胡、沈、陈三国之师因此混乱,吴军趁机攻打,三国之师因此败退,俘获胡、沈两国国君和陈国大夫。 吴国人释放胡、沈两国的俘虏,让他们逃到许国、蔡国、顿国的军队里,说,我们的国君死了。 吴军擂鼓而从,许、蔡、顿三国因此败逃。楚军果然拼命逃亡。 楚国太子建的母亲住在郹(ju)地,召来吴国人,为吴国人打开城门。 冬,十月甲申,吴国太子诸樊进入郹地,带着楚夫人与宝器回到吴国。 楚国司马薳越追赶吴太子,没有追上。 薳越准备自杀,众人表示,乘机攻打吴国可能侥幸获胜。 薳越表示,再次让国君的军队被打败,死了也还是有罪,丢了君夫人,没有谁不能为此而死。 于是,薳越在薳澨自缢而死。 楚国的囊瓦(公子贞之孙,字子常。公子贞字子囊,以囊为氏)做令尹,在郢都增修城墙。 沈尹戌表示。子常一定丢掉郢都,如果不能保卫,增修城墙是没有好处的。古代,天子的守卫在于四夷。天子的地位降低,守卫在于诸侯。诸侯的守卫在于四方邻国。诸侯的地位降低,守卫在于四方边境。警惕四方边境,结交四方邻国,民众在自己土地上安居乐业,春夏秋三时的农事有所收获,民众没有内忧,又没有外患,国都哪里用得着增修城墙?如今害怕吴国,而在郢都增修城墙,守卫的范围只在四境。地位降低以后的其他守卫都办不到,能够不亡吗?从前梁伯在公宫旁边挖沟而民众溃散,民众抛弃他们上边的人,不亡,还等什么?划定疆界,修治土地,巩固边垒,亲近民众,加强了望,不欺邻国,谨慎官吏的职责,保持交接的礼仪,没有过失,不贪婪,不懦弱,不强霸,修整自己的防御,以防备发生意外,又有什么可害怕呢?《诗》说:‘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思念你的祖先,发扬他们的美德)。’试看若敖、蚡冒到文王、武王,土地不超过百里见方,警惕四方边境,尚且不在郢都增修城墙。现在土地超过几千里见方,反而在郢都增修城墙,不也是很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