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传廷尉何宽。”</p>
……</p>
“臣何宽,参见陛下。”</p>
“何宽,这廷尉一职还习惯吗?”</p>
“习惯。”</p>
“嗯,那么朕之前让你查的事情如何了?”</p>
何宽想起自己刚刚担任廷尉时李言交代的事情,当时,李言对自己说,让自己在当上廷尉以后,重点调查一下秦国楚系官员的问题。</p>
不管是贪污,还是渎职,又或者是和楚国沟联都可以。</p>
而现在,李言问起这事,显然是打算对楚系势力动手了。</p>
“回陛下,这段时间,臣已经调查出楚系不少官员的问题。”</p>
“最严重的是什么事情?”</p>
“最严重的应该是去年蜀地永川县的赈灾粮问题。”</p>
“永川县赈灾粮问题,仔细说说。”</p>
“喏!”</p>
“陛下应该还记得,去年永川县上报,说发生水灾,全县大部被水淹没,请求赈灾之事吧?”</p>
“自然记得,毕竟,我大秦去年没发生什么大的天灾,永川县的水灾是最严重的,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永川县上报的受灾百姓有十万以上,请求调拨赈灾粮十五万石,外加赈灾款七千贯。”</p>
“包括百姓房屋的重建费用,河堤的重修费用,灌溉设施的修复费用等。”</p>
“另外,永川县县令和永川县所属的荣昌郡,都上表,希望可以减慢永川县三年赋税,以便永川县百姓休养生息。”</p>
“陛下好记性,臣经过调查,发现永川县县令朱时茂和荣昌郡郡守项冠一同沆瀣一气,谎报了水灾灾情,欺骗了陛下。”</p>
“你说永川县县令和荣昌郡郡守俩人一起欺骗了朕,这是怎么回事?”</p>
“回陛下,臣调查发现,去年永川县确实发生了水灾,但是,远没有朱时茂上报的那么严重。”</p>
“去年永川县的水灾,只波及了二十多个村庄,虽然造成了一些农田的损失,但是,还不至于造成十万人受灾。”</p>
“永川县的水灾规模不大,单凭永川县自身拥有的粮食储备,便可以轻松渡过。”</p>
“但是,永川县县令朱时茂和荣昌郡郡守项冠,俩人串通了起来,极大的夸大了永川县的水灾。”</p>
“朱时茂将永川县几千守受灾人员,改为了十万,并且将水灾造成的破坏夸大了数十倍。”</p>
“而荣昌郡郡守则为朱时茂提供证明,好让朱时茂所言之事,从假的变成真的。”</p>
“并且在朝廷复查时,为朱时茂遮掩,好让朝廷无法察觉事实。”</p>
“事后,俩人以及永川县和荣昌郡相关官员,将朝廷下拨的赈灾粮和赈灾款侵吞。”</p>
“此外,朱时茂和项冠还将永川县粮库当中的存粮悉数调出。”</p>
“而且,朝廷不是还免了永川县三年赋税吗,据臣调查得知,永川县方面并没有免除三年的赋税,这三年的赋税,朱时茂还是在正常征收。”</p>
“哼,朱时茂,项冠,这二人居敢欺君,还干下这种事情。”</p>
李言十分生气。</p>
要知道,被朱时茂和项冠侵吞的赈灾粮足足有十五万石,钱款则达到了七千贯。</p>
如果加上永川县的储备粮食,那么,被朱时茂和项冠侵吞的粮食,便应该在四十万石以上。</p>
四十万石啊,这是什么概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