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吧!”</p>
“诶!”</p>
慢慢抬手,轻抚琴身,那种如指穿流水,但又带着沧桑的触感,从指尖一下直透脊背,浑身汗毛瞬间竖起,李乐一时愣住,身体仿佛穿过千年的屏障,光阴在脑海中泛起涟漪。</p>
站在那,感受着这种玄之又玄,奇妙的感觉。</p>
好一会,李乐才从这种无法言述的心境中缓缓脱离,就像灵魂被吸走,趟过时间的河流,洗净尘埃之后,又慢慢回转至躯壳中。</p>
王士乡一旁看着,直到李乐手腕又抚上琴背,这才说道,“转到背面看看?”</p>
“嗯。”</p>
颤巍巍翻转琴身,只见到背面圆形龙池和长圆凤沼,琴腹音箱略微隆起。龙池上方刻有草书四字“大圣遗音”。两侧刻有隶书“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以及“困学”方印。</p>
“困学和凤池处的玉振四个刻字,考证是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的印记,当年这琴被其所藏。”</p>
“青玉轸足,细镂绦结,都是明朝所制作的。”</p>
“古琴,唐圆宋扁,这床琴,琴面弧度大而厚,龙池浑圆,凤池扁圆,金徽玉轸,极具盛唐之时,大气雍容的气质。”</p>
“制作于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川后,传位给李亨的至德元年,制作者是历代古琴制作家族中,技艺最精的雷氏。所谓大圣遗音,出自于欧阳修的‘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p>
李乐赏琴,王士乡便在一旁解说。</p>
唐宋元明,老头儿一共收藏了九床古琴,最珍惜的就是这把“大圣遗音”的唐琴。</p>
因袁诠悠师从管平湖先生学琴,有名师,加之天赋奇高,年轻时便以琴艺闻名。</p>
老头说他自己毫无音乐天赋,属于对牛弹琴那一类。但他与众多古琴大师皆有往来,诸如管平湖、杨葆元、潘素、查阜西等大家。</p>
抗战胜利后,机缘巧合,通过汪孟舒先生,王士乡从章泽川处购得两把古琴,一是明代的“金声”蕉叶琴,另一便是这把伏羲式“大圣遗音”。</p>
</p>
只不过为了这两把琴,老头把家里所有能卖的全卖了,这才凑够了钱。之后好多年过得都是“吃糠咽菜”的苦日子。</p>
看李乐已经把脸都贴在了琴上,王士乡乐道,“喜欢这个?”</p>
“谁不喜欢?”</p>
“抚一段儿,你听听。”</p>
一个“好”字刚到嘴边,李乐又给咽了回去。</p>
“算了吧,这个,弹坏了可是罪过。”</p>
“又不让你来,等等。”</p>
老头儿转身,叫了老太太进来,“给这小子来上一段,听听。”</p>
“我说什么事儿呢,又把这琴弄出来了?”</p>
袁诠悠走到琴案前,慢慢坐下,想了想,缓缓抬手,气质一变,如临渊的青松,古朴挺拔,又如山间流云,随性优雅。</p>
随后,静谧的房间里,一声散音,澹若清泉,雪其躁气,一声泛音,至清至洁,涤荡客尘。</p>
如春风过野,如笋落竹林,如蛙声应和,似拍岸波涛,似黑夜掩映云中的一轮明月。</p>
琴如桥梁,音如古人人语呢喃,跨过岁月的对话,感悟着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那份宁静致远。</p>
琴声很短,不到半分钟,却又很长,似乎走了千载。</p>
突然想起曾昭仪赠给自己,那块有着七千年前指纹的陶片。</p>
一个人,可以触摸到,可以聆听到,这华夏的历史,还有什么比这更幸运的呢?</p>
(喝多了,后半截写写就歪了,凑活看吧,见谅。下面几章,李乐开始坑人。)</p>
喜欢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请大家收藏:()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