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司空府。 “《百科御览》成了?”刘瑁颤抖着声音问道。 “是!几位大儒先后审阅,第一版已经完成,现在请您过目!”步骘激动地说道。 刘瑁转头望了蔡琰一眼,随后道:“走!现在就走!”说罢便与步骘直奔东苑郑玄处。 《百科御览》是刘瑁当初还在益州做世子时向刘焉提出的建议,为的乃是借此分化益州士子,使得己方可以正式融入进益州的圈子中。 但也正是刘瑁的提议,才使得益州成功取代了原本历史中人文之地的荆州,成为了天下士子、大儒汇集之地,无数的大儒、名士纷纷赶来,只为了参与到《百科御览》的编纂之中。 更重要的是,刘瑁凭借《百科御览》编纂收纳了许多人才入麾下,也保证了自己的谋士阵容的充足,就算这其中的人对入仕暂时没有兴趣,也不可能跑到曹操、孙权那里去了…… 可惜的是,由于益州内斗以及各种战乱,使得成书的时间一拖再拖,后来整本书又在刘瑁的建议下不断改动。 后来,在刘瑁成功入主关中后,他便立刻下令将龙门书院迁来长安,并以龙门书院的基础重兴汉室太学。 在龙门书院搬至长安成为长安太学后,刘瑁又集天下士子之力开始对《百科御览》不断进行增补与修订,历时十余年,终于将这一巨着,完成了! 太学,东苑,百科阁。 此时的百科阁人声鼎沸,不仅是东苑,除去东苑诸儒以外,西苑众人也尽皆在此,毕竟此书几乎是集现在的长安太学全院之力耗时十几年完成的,此书完成,诸人皆有荣焉。 随着刘瑁的到场,场上的气氛瞬间热烈了起来,刘瑁快步步入百科阁,开始翻阅书册的目录。 毕竟此书耗时许久,单单目录就有近百卷,包含了天文、地志、占卜、历史、佛道、化学、医道、农学以及对天下万物万事的解释等等,光字数就超过了两亿字。 其中除去诸家经典,还包括了如今最新研究,譬如火药、印刷术、血型、细菌、杂交水稻以及各种新发现的动物、植物,就东汉末年如今的生产力以及战乱的情况,这已经是刘瑁所能做到的极限。 要知道,即便是明朝朱棣编纂《永乐大典》都耗时六年之久,更何况如今刘瑁所统辖的并非中原,若非凭借编书的名义网罗了一批大拿,这本书是根本编不出来的。 但是由于此书内有着最新的研究科技,因此就目前来看,无法正式公开,只能暂时收于百科阁中,等到将来战乱结束,此书才能够正式的发行与刊印。 只见刘瑁仔细的审看着目录,频频点头,时不时地与郑玄等人议论着什么,完全的沉浸在了《百科御览》的海洋中。 四个时辰后,天色已然昏沉,刘瑁缓缓起身,揉了揉僵硬的脖子,微笑着对着众人道:“最多三个月后,《百科御览》就将问世,此书集我三千年文化之大成,天文志怪、地理风貌、医道儒圣,诸子百家,天地万物,无所不包,待此书刊印,必将成为天下第一奇书!诸位皆将青史留名!” 除去刘瑁以外,整个太学中凡是参与编书内容的人皆在此间,共同校对,当然,出于保密的目的,这些人目前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查阅全部的《百科御览》,但即便如此,凡是参与到编书一事的年轻士子们无不激动的浑身发抖。 对于读书人来说,亲手参与并编写一本注定会流传后世的巨着,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君不见朱棣篡位后,在进行《永乐大典》的编纂后,就堵上了大多数文人的嘴巴。 一个月后,长安太学正式公布《百科御览》的消息:历十二载之苦辛编纂,《百科御览》终得成书。是书也,汇经史之精华,天文地志之广博,人物传记之斑斓,医墨道卜农之百家学说,诸班经典,悉备其中。愿此书传之后世,为子孙点燃文化之灯,照耀千古而不灭。 此消息一出,天下都为之震动了起来,毕竟如果真如刘瑁所言,这必将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巨着,瞬间就牵引了无数求名之人的心。 与此同时,刘瑁更是趁热打铁,趁着曹袁激战,中原离乱的时机,再度对外发布了求贤之举:“今时天下,百废待举,吾欲广开才路,招贤纳士,共图大计。故特辟刘晔、华歆、杜畿、杜袭、陆绩等贤良之士,授以主簿之职,惟才是举,以谋大业。若有志于兴汉室、创盛世之英豪,亦可自陈其能,吾必量才录用,共襄盛举。” 荆州,南郡,襄阳城。 “天啊……刘叔圭居然真的将此书完成了……彼其娘之!就连我都心动了……这天下士子谁又不为之心动呢……” 当刘表得知刘瑁完成《百科御览》的同时,向天下征召有才之士的时候,他几乎立刻就明白了刘瑁的用意,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自从刘瑁开始《百科御览》的编纂后,他的荆州人才就越来越少,当初他荆州的六大家族如今只剩下黄、蔡、蒯、习四家了,而许多来荆州避难的士子更是去了益州,如今许多都已经在刘瑁麾下身居要职了。 但是如今的刘表却还无力讨刘,他光是应付张羡和孙策都来不及,更何况是刘瑁这个当下最大的诸侯呢? 与此同时,得到征召的除去杜畿、杜袭这两个一直在刘瑁口袋里的两位大佬外,还包括了刘晔等身居别处的有识之士。 此时此刻,颍川郡,许县。 “咯吱……”一声轻响。 只见一个人影背着行囊,轻轻地从房间内走了出来,结果刚一转身,就望见了一个身影,不由得有些无奈的笑着道:“还是瞒不过你啊……文若……” 只见那人望着他,轻声道:“子扬,当真要走?” “司空征召,不得不往。” “你可以不应……” “晔自归曹公后,多年来无甚作为,羞愧非常,如今司空相召,自有用武之地,况司空乃我汉室宗亲,如今又编纂了《百科御览》,志在兴邦,晔为何不应?” “……既如此,见了公达,替我问声好。” “请文若兄放心,晔晓得……” 原来这二人正是荀彧与刘晔二人,曹操此时已然奔赴官渡,荀彧负责看家,当他得知了刘瑁的征召令后,不知为何,就来到了刘晔处,似乎早已预见了刘晔接下来的行动。 但或许是出于同情,或许是想给荀攸带句话,或许是再给荀家多留一些后路,总之,他放过了刘晔,让他顺利东逃,前往关中。 随着《百科御览》的问世,再加上刘瑁如今在关中所展现的非凡才干与影响力,响应征召者众多,鲜少有人选择拒绝。一时间,前往长安的士子又如潮水般涌来,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