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镶虽认为孟浚夺取天下的机会大一些,但大同距离金陵远隔千里,姜镶自不会上赶着投靠孟浚,若是有朝一日,孟浚率军气吞万里如虎,大军挥师北伐,眼见山河在望一个时,那么姜镶自然会纳头而拜,但在现在,姜镶决定起事,那么依然会奉永历朝廷为正朔,毕竟大明再怎么不堪,在山西之地,还是要比周军名头更响亮一些。</p>
因此姜镶对孟必安隐晦的提出奉周王为主的话,装做听不懂,也未达成正式的联盟之议,只是希望周军在山西举事后,能够在长江以南,佯装大举北伐之态,牵制清军的兵力。</p>
到了现在,大清亲豫亲王多铎丧败身亡的消息,早已传到天下各个角落,一时间人心思动。</p>
姜镶于六月初六,趁宣大总督耿焞等人出城验草的机会,突然关闭城门,下令易冠服,正式举兵,于大同率众起义,奉永历为正朔,所部官兵改举大明旗帜,姜镶自称大将军,举起抗清大旗。</p>
宣大总督耿焞闻讯立时逃往阳和,但其留在大同的家属被姜镶尽数处死。</p>
姜镶反清以后,飞檄四方,附近之浑源,阳高,天镇,广灵,灵丘,左云,山阴,应县,右玉,怀仁,朔州尽皆树起明旗。</p>
姜镶于大同举义后,山西各地的汉族官绅纷纷响应,晋西北一带,原来在明时的边关,如今已经荒废,也被姜镶重新派兵驻守,提拔将领,委以重任,加强山西周边的戒备。</p>
晋中地区,五台,忻州,盂县皆被姜镶声势浩大所激励,争相反清,义兵争相集聚,累达数万,旗帜军队蚁聚蜂屯,宁武关守将苒榆也归附姜镶,风云变色,不外如是。</p>
山西之地,偶尔县城之长不愿反清,县官之令,守军不愿听从,即被三晋之义民持农具所驱逐,反清之举,于这三晋之地,争先恐后。</p>
晋东南地区,汾,潞,泽,辽等州郡,皆有义军乘时蜂起,胡国鼎聚兵潞安,其势甚大,陈杜,张斗光等领兵攻克泽州,平顺被姜镶所遣部将牛光天占据。</p>
晋西南蒲州到黄河西岸属陕西的韩城一带有虞胤,韩昭宣,李企晟等闻风响应。</p>
在相邻的陕西,时任三边总督孟乔芳向清廷奏报:“姜镶伪立机构,举兵众达二十八万人之多!”</p>
在很短的时间里,山西全省除了太原一郡,全城自守者惟榆次,平定,乐平,太原,崞县而已,其余之地基本都被义师所据,而山西的反清复明运动又迅速波及陕西等地,延安参将王永强,甘州副将米喇印等先后宣布反正归明。</p>
一时间,烽烟四起,似乎大清在这北地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听闻变故的清廷十分紧张,山西和北京距离很近,而且清廷的重兵都被孟浚牵制在南方,在收到大同兵变的急报后,多尔衮连夜而起,离开慈宁宫,召集在京重臣商讨。</p>
廷议彻夜而行,次日清晨,信使急驰出京,奔赴大同,多尔衮一方面对姜镶进行劝降,宣布若能悔罪归诚,仍将照旧恩养,绝不问责,一方面紧急集结大军,派人急召拜音图所部回师,并让其控制住姜镶部将杨振威。</p>
姜镶眼看声势如此浩大,决定聚兵围攻太原,姜镶麾下有一猛将,名为王辅臣,军中皆称其为马鹞子,围攻太原,便是其声名鹊起之战。</p>
…………</p>
就在山西之地,风起云涌时,在金陵城的孟浚,也遇到了些麻烦事。</p>
孟浚称周王已经一年有余,那些早前追随孟浚的将领,有的已经不耐烦,都替孟浚着急了起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