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已经休息了一阵子,见火候差不多了,开始了带头冲锋:</p>
“算了。还是朕来说吧,方孝孺,你提的前五个用人方面的问题,根本就是个伪命题。”</p>
“对于用人,古人早就说过,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唯才是举。此次科举,朕专门出了个题目,叫‘寇准轻南人与刘三吾轻北人之比较’。你们这些大儒学贯古今,出题背景朕就不解释了。”</p>
“只要不是个睁眼瞎,都知道一代名相寇准和一代大儒刘三吾都是以邻为壑、划地为牢的蠢货。”</p>
“让朕感到欣慰的是,这次殿试,选择这个题目的六十名士子,答题全部切中要旨。朕为什么钦点严大同为探花郞?就是因为他在试卷中骂了这二人是蠢货,骂得好,骂得大快人心。”</p>
“但是,知易行难。朕今天解释这个问题,不是想唤醒方孝孺你这个想装睡的人,而是希望今天的士子们今后当官,不要学寇准和刘三吾,也不要学方孝孺,让自己的狭隘地域之见误了人才,误了朝廷。”</p>
“方孝孺所说,宗室拥兵作乱也好,宦官、外戚专权也好,这是历史事实。”</p>
“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不是历史必然规律。大家要看到根本,看到本质。历朝历代,祸乱的本源不是宗室,不是宦官,不是外戚或者番官胡将进入朝堂,而是主事者昏庸,让心怀不轨者专了权。”</p>
“你们应该好好想想,为何朕从来没遇到这样的事情?”</p>
“唐朝牛党和李党相争,里面好像大多是儒生吧,结果把朝堂搞得鸡飞狗跳,就连皇帝也气得说‘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p>
“你们说说,唐朝的牛僧儒和李德裕之流是贤人和君子吗?”</p>
“北宋新旧党之争,韩琦、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章惇,哪个不是像你方孝孺这样的饱学之士,文章写得比你还好,有的还位列唐宋八大家。可是这么多文豪,忝居高位,连个只有弹丸之地的西夏都搞不定,还有脸说当京官忠心事主就是君子?”</p>
“朕没你方孝孺读的书多,但朕知道,忠心不是像你方孝孺之流空喊口号、自我标榜,而是切切实实为皇帝解决难题,让天下苍生有饭吃、有衣穿,让周边四夷老老实实……”</p>
随着永乐谈古论今,摆事实,讲道理,不少大臣不停点头,也深以为然。</p>
他们不是聋,只是一直在装傻。</p>
他们不是瞎,只是一直在装瞎。</p>
面对永乐的怒火,方孝孺有一些心虚了,干实事毕竟不是他的强项。</p>
与皇帝的摆事实、讲道理相比,他那些靠刚言直谏包装的空泛论调只能吸引眼睛于一时,并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时间越长,枯萎得越快。</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