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在百味居好好吃了一顿,陈氏在吃饭的时候,也知道了苏蓁要给苏芜攒嫁妆的事情。 刚开始听着还哭笑不得,但是听到苏蓁花了两千五百两买了两套头面的时候那才真的震惊不已。 陈氏心中一动,急忙起身快步走过去,仔细端详起那两套头面来。只见这两套头面制作精美,工艺精湛,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不禁为之赞叹,不愧是上千两的东西。 一套头面以金色色为主色调,上面镶嵌着几颗红宝石,以中间的那颗最为耀眼,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另一套则是以银色为底,点缀着精美的珍珠,显得优雅而高贵。这两套头面无论是从材质还是设计上来看,都是难得一见珍品,让人眼前一亮。 陈氏不禁暗叹道真是好东西啊!知道小女儿一直都很大方,但是这么贵重的东西说送就送出去了,可见她是个好的。 陈氏顿时觉得自己这个当娘的还不如苏蓁这个当妹妹的,但是两个孩子如此和美友爱她也很欣慰,同时暗叹小女儿的富有。 半晌,陈氏说道:“你可不要把自己的银子都花完了,你姐姐的大事我和你爹自然是不会亏待了她的。” 苏蓁点点头,表示自己不会把钱花完的。 十月份,苏文耀的姐姐苏菡要出嫁了,许的是三田村的一户姓田人家。 这田家是做木匠的,家中在镇上开着一间小铺子,家境还算可以,家中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苏菡许的就是这人家的大儿子。 田家送了十八旦聘礼以表示对苏菡的看重,每一台都压的严严实实的,迎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的来了苏家村。 这送十八旦的在村里面可是不多见的,上次还是苏娇成亲的时候。 不免有好事者拿着这些聘礼和曹家给的聘礼比了起来,又说到了曹家和苏正禄家结的亲。 还有人透露出来张氏拿着聘礼补贴女儿不管儿子的事,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本来作为亲二伯来参加侄女儿婚事的苏正禄面色僵了一整天,又不能直接拉下脸来,到了晚上回家才数落了张氏一通。 当然了,苏蓁家是不知道这事的,他们一家人早早的就睡了,因为明天就要开始秋收了,一家人要全体出动的。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田野里,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路边开着半边莲和天竺葵开的十分绚丽。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今年的稻谷想来应该是收成不错的,大部分人家都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忙碌地穿梭在稻田中,抢收稻谷。 但是也总有人家会忙碌不过来,比如苏正禄家,他们家每年到这个时候收稻谷总比别人家慢一些。 尤其自从张氏拿着钱补贴了苏娇之后,苏正禄再也不敢请短工了,只能每天比别人早起,比别人晚归的收稻谷。 去年和前年都有苏有志和苏有山两兄弟帮忙了,但是今年二房和三房今年都添了田地,苏有山还要帮小女儿扯瓜藤,都有点忙不过来。 苏正禄瞧着自家的田地,又看了看割稻谷不熟练的大儿子,想了想,晚上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对苏文博开口了。 “文博,家中的田地人手太少了收不过来,你明日和我们一起下地割稻,你就跟在你爹后面就行。” 苏文博一愣,以为爷爷要说什么事儿,没想到是叫他去下地,这怎么能行? 但还不等苏文博有所反应,周氏面色先难看了起来,焦急的问道:“爹,文博可是要考读书考举人的,有书他下地也就罢了,但是文博是什么身子骨啊?上回考试都是被人扶着出来的,这白天日头还这么大,怎么能让文博下地呢?再说了,他又能做多少呢?” 周氏真是有些着急了,但是苏正禄早就考虑过了,听到儿媳这样说还是有些不大高兴,“那咱们家的田地咋办?这真的要收不完了!唉!” “那让二弟三弟他们来帮帮忙呀,他们人多,力气又大,常年干农活的,还能武逆您不成?这不就是您说一声的事吗?”周氏想都不想就把主意打到了二房三房的头上。 苏正禄沉默了一下,周氏以为他今天没找二房三房吗? 想到今天二儿说的话,“爹,不是我们不愿意帮你,而是我们家的田地也还有许多没收完,前几年我和三弟家都没有添田地,但是今年我们家都添了田地,等我们腾出手来帮您,那黄花菜都凉了。” “再说了,你干啥不叫文博和有宝一起来帮忙呢?你瞧我家小茹,还有文涛文谦,他们也有读书人,也年纪小,不都出来干活了!咱们村里哪户人家收稻谷不都是全家一起出动的?家里有人不用,都靠您担着,那就是没日没夜的干,也不行呀!” 想到这里,苏正禄定了定心,沉声说道:“怎么不行?到时候有宝也去,在后面把我们落下的稻子都拾起来!” 苏有宝一听当场不乐意了,大声的说道:“我才不要下地!” 苏正禄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不去就不准备吃饭!” 苏有宝委屈巴巴的跑向了张氏,但是张氏也不敢触碰苏正禄的威严。 这下周氏没法了,眼神焦急的看着苏有书想让他出言说话,但是老爷子都说了这样的话,还能怎么办? 苏文博知道这事是没法改变了,只能卖好说道:“明天我会紧跟着爹的。” 多加了两个人的苏家老宅干活要快上了许多,苏正禄的心总算是安了一些。 但是苏文博是真的实打实的没下过地,这下可好了,没两天就给他累的苦不堪言,头一次他祈祷自己能生病,好躲过一劫。 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必须得干活,尤其是在苏有宝闹了一次被揍之后更不敢多话了。 而田地就在老宅田地隔壁的二房看了一场热闹,苏蓉还特意跑去和苏芜苏蓁说呢! 今年的秋天天气很好,雨很少,晒稻谷实在是太方便了,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晒着稻谷。 就在十月尾的时候,前面村子传来敲锣声和鞭炮声还有鼎沸的人声。 苏有山心中一动,赶紧跑到了村头去,村头出现了两个骑着矮马的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