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变态的风气就是他们相互间竟然攀比起贞节牌坊数量来,以多者为荣,甚至地方官员都以贞洁牌坊数量为自己政绩明证,期间被逼守寡,甚至被活活饿死的女性不计其数。</p>
这太平村就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或者准确一点的说,这太平村里的女性就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p>
当时宗族由村里一帮老家究做话事人,他们熟读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p>
他们见邻近的几个异姓大宗族相继都得到了朝廷批建的贞节牌坊,就开始着急了,感觉脸上蒙羞。</p>
为了一座贞节牌坊,他们可谓日夜忧虑,绞尽脑汁。</p>
终于,几年后,村里一位七十多岁的寡妇张氏,达到了守寡满十五年的条件。</p>
于是他们疏通了当地官员,连夜上报朝廷。</p>
日盼夜盼,终于来了朝廷的批复,准许为张氏修建贞洁牌坊。</p>
一时间太平村王姓举族欢腾,大摆宴席三天三夜庆贺。</p>
几个老学究一商量,决定立张氏为王氏宗族妇道的万世表率。</p>
牌坊建造地址在村边的那座大山山脚,并将此山更名为节烈山,这也是赵操他们去山上蓄水池经过的那座刻有“节孝流芳”四个大字的贞节牌坊。</p>
牌坊一立,那些老学究的腰板似乎都挺直了起来,走路抬头挺胸的,志得意满,逢人就是满嘴仁义道德的说得唾沫横飞。</p>
这些老学究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时刻教导族中后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节烈女的故事。</p>
什么为夫守贞的“未婚贞女”,什么“遭寇守节致死”的烈女,或“因强奸不从致死,及因为调戏羞忿自尽”,以及“节妇被亲属逼婚嫁致死者,童养之女尚未成婚,拒夫调戏致死者”等等。</p>
程朱理学那些条条框框禁锢着女性的自由,女子丈夫因意外身亡的,夫家人都不让其再嫁,甚至有的还面临“翁无姑,年不老;叔无妻,年不小的。”的尴尬境地。</p>
为了体现其贞洁之风,他们在节烈山山北的半山腰上找到了一处天然的山洞,洞内有一口天然的竖井,决定设立一个殉节洞,鼓励那些寡妇主动去投井殉夫。</p>
以此来缓解那些“翁无姑,年不老;叔无妻,年不小”的尴尬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下,一个寡妇和夫家两个精壮男子长久居住一起,又不让人改嫁,最终有可能会导致失节。</p>
为了保存王氏宗族贞节的声望,避免发生“失节”的情况,坏了辛苦得来的贞节牌坊,老学究们认为,这些寡妇只有殉夫,才会全节。</p>
所以才会出现后来接二连三的惨案。</p>
最开始村中有一李姓女子嫁过来不久后,她丈夫就因病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儿半女。</p>
该李姓女子不甘寂寞,吵嚷着要改嫁,被宗族族人全体声讨,逼迫她签下殉节遗书,并将她赶上节烈山殉节洞,强迫她投井自尽。</p>
为了掩盖其逼迫的事实,王氏宗族对外宣称,该李姓女子是节妇,自愿殉夫,还向地方官府上报其“节烈”的事迹以求嘉奖,增加其宗族的名声。</p>
当地官府不分青红皂白,听信谗言,对其贞节事迹进行了表彰,使得太平村王氏宗族在这一带以节妇而出名。</p>
从此以后,这些风气越演越烈,对女子的约束越来越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