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周武王率领周军东进讨伐商纣王,八百诸侯相会于盟津,举行阅兵会盟,兵力足量三十万。</p>
这次阅兵规模可谓空前,阅兵式上,周武王发表了着名的《泰誓》,郑重宣告:“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p>
这是一篇着名的誓师檄文,此次阅兵的目的就是誓师。</p>
阅兵结束后,三十万大军东进,在随后的牧野之战中战胜纣王的军队,推翻殷商的通知,建立周朝八百年江山。</p>
在春秋时期,也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p>
古时多有学舍开学之时效仿军中射猎,提倡尚武之精神,故而令学子参加阅兵,提振士气。</p>
禄东赞对于汉人文化研究颇深,各式经史子集更是多有拜读,对于华夏风俗知之甚深。</p>
高至行道:“本官亦不知,此次典礼乃是房少保一力操持,所行隐秘,朝中知其究竟者十不足一,或许只有陛下才知道其中详情。至于这铁条……眼下大唐冶炼技术一日千里,所炼之钢铁盈满山谷,许是又炼制而成一种精钢,拿出来展示展示也说不定。”</p>
</p>
禄东赞愈发惊奇:“精钢便是精钢,听郎中之意,莫非这精钢还分多种?”</p>
对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吐蕃来说,炼铁都费劲,更被说炼钢了。以往多次与唐军发生战争,吐蕃勇士看上去更加骁勇,但是兵械甲胄上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往往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依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便是由于唐军的军械着实太过精良。</p>
而这些年大唐炼铁炼钢的进程愈发加快,大抵是研究出了新式的炼铁之法。</p>
只此一项,便足以将吐蕃远远的甩在身后,长此以往,兵械甲胄上的巨大优势足以填平两国兵员素质上的差距,况且如今大唐南征北战,兵卒的素质在战火之中不断锤炼提升,以往吐蕃以之为傲的优势业已不复存在。</p>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绝非出现一两个罕见的军事奇才便可以弥补……</p>
大唐钢铁产量骤增,且所炼制之精钢越来越好,这早已是举世皆知之事,高至行也不隐瞒,言语之中颇为自豪:“本官并不熟知钢铁之事,不过先前听闻房少保提及,说是这精钢因为用途不一,性能自然也不尽相同。比如铸造甲胄之精钢,自然是越硬越好,但是锻造刀剑兵刃所用,那就得刚柔并济,软了不够锋利,硬了又缺乏韧性容易折断。尤其是锻造火炮、火枪所用之精钢,那更是精益求精,皆是精钢中的精品才行,即便以大唐目前之精钢产量,也远远不敷使用。”</p>
在房俊之前,几乎无人在乎钢铁之产量、质量。</p>
但是自从房俊改良了炼铁炼钢之法,使得钢铁产量骤然大幅上升,使得唐军之军械质量跃升了不止一个台阶,战斗力随之陡然增加,使得朝野上下尽皆注意到钢铁之重要。</p>
等到火炮、火枪的先后问世,钢铁早已成为举国公认的最为重要的产业——这是能否支撑唐军的战斗力永远压制别国的重要指标。</p>
更锋锐的刀剑、更艰苦的铠甲,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火枪,这就是大唐赖以纵横四海的神兵利器。</p>
而优质的钢铁,是这一切的根基。</p>
禄东赞闭上嘴巴,满心震撼。</p>
在吐蕃连炼铁都不灵光的年代,大唐已经将炼钢精进至如此程度,想硬便硬,想软便软……</p>
大唐本就人口众多,之前之所以被草原蛮族所欺辱,便是犹如兵员素质的差距,农耕民族对付自幼生长在马背上游猎的草原民族先天处于弱势,可是一旦大唐有足够精良的钢铁锻造武器,危急时刻贩夫走卒皆可武装起来投入战场……</p>
谁能战而胜之?</p>
更何况还有那等据说隔着数里地的距离便可开山裂石、摧城拔寨的火炮……</p>
忽然之间,禄东赞觉得自己以往所有的骄傲和自信,都变得虚无缥缈起来。</p>
这样的大唐,如何与之为敌?</p>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天唐锦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