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39年开始,华夏进入了一个消化吸收西域南部、倭国四岛的稳定期,在欧洲战场没有分出胜负的情况下,欧洲资产阶级还不能真正掌握政权,天主教联盟也没有余力一致对外,奥斯曼帝国和欧洲的大范围战争也不可能停止,因此只要华夏保持战略稳定,继续增加贸易规模,发展壮大自身的综合实力,提高战争潜力,保持战略安全优势,又是一个发展的窗口期,不过这个窗口期是提高和壮大的窗口期,也是彻底稳定内部,融合各民族,形成华夏的统一民族特征的窗口期。 华夏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二千多万人,每年毕业的中学生就达到了二百多万人,小学生在校近一千六百万。而遍布华夏的大学和专业学院毕业生每年也达到了近二十万人。华夏的各族百姓百分之九十多的都讲汉语,剩下的百分之几也在朝着讲汉语的路上快速前进,百姓识字率已经接近百分之三十六,而且随着华夏年轻人的一代代出生和强制性小学教育,识字率一直在不断攀升,这个识字率指的是识汉字,其他文字没有统计在内。华夏的底蕴在经过了十几年强制性普及小学教育的推动下,得到了极大的加深,科技发展深度和速度从开始的被动推进转变成自主滚动式发展,不断扩大的人才体系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进,技术进步从推一下前进一步到自行前进,进入了小步快走的阶段,华夏的发展光靠培养人才还不够,需要各地区协调发展,不能搞重复建设,另外更重要的是各民族的融合统一,不是明面上的统一官方语言,还有文化融合,科技融合,民族特征的融合形成。这个过程是必然要经历的,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但是不经历这个过程,华夏最终没有办法形成真正的合力,潜力和综合实力只是一个表面上捏合在一起的低层次发挥,甚至在外部局势变化时出现分裂叛乱的可能,所以华夏在政策上的调整改造工作才是当务之急,消化吸收现有领土上所有的人力物力。形成合力,形成统一的民族认知才是正确的发展战略。华夏社会科学院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思想体系理论研究基本上成型,并且一步步的完善提高,在教育体系中大力宣传,融入了小学、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的教材和课程中,华夏日报、抗敌剧社、文艺戏曲、说书相声等种种宣传形式都全面发动了起来,并且在华夏日报上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传统思想批判和提高,王夫之的平均地权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代表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政府才能带来公平正义,帝王世袭罔替的王朝必然被百姓当家做主的国家制度取代的论断,还有顾炎武的非君理论等等在华夏日报上都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持续时间长达几年,最后华夏思想界终于统一了认知,并且完善成一整套理论体系。之后在哲学思想上吸收了辩证法、朴素的唯物主义后,王夫之的理论上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并且还在不断的思考辨析提高,成为了华夏,人民军仪仗队在军歌声中脚踩正步向老头行注目礼,老头们热泪盈眶,回了标准的军礼给仪仗队,并且最后一次向军旗行军礼! 华夏日报在,将两个老头多年的功绩传遍了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