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下班之后,唐伟东向他们转达了何厂长家的邀请。既然儿子已经答应人家了,做父母的也不能再拒绝。 到人家登门拜访,总不能空着手去。好在因为唐伟东的受伤,家里攒了不少的礼品。挑了点儿合适的,一家人稍微收拾了一下,这才组团去领导家蹭饭。 开门的是何春燕,看来人家早已经恭候多时了。 何春燕面带笑容,接过了唐伟东手中的礼品。“叔叔,阿姨,伟东,你们来了,快请进来吧。” 在厨房里忙活的何副厂长两口子,听到动静,也放下手中的活儿,出来招呼着唐伟东一家三口。 何副厂长大名叫何新华,35岁上下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好年华。从厂里公开的资料上看,他可是恢复高考之后,正儿八经的老三届大学生。 在高中生都不多,中专生就是人才的80年代,像何新华这样的正宗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属于头戴光环,出场自带背景音乐的那种人。 唐伟东很好奇,像这样的人才,大学毕业之后应该都很高才对,为啥偏偏回到县里的企业工作。虽说是国营企业,可一个副厂长,行政级别顶了天也就是个科级,完全配不上他大学生的名头。 一开始还以为他是得罪人,或者犯了什么错误,被下放到这里的。结果一打听,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年头的人结婚都早,加上当时社会秩序被严重破坏,法律形同虚设,婚姻法则被丢进垃圾堆了,根本没人管,也没人在乎。 何新华二十出头,早早的就结婚了生了娃,等到恢复高考的时候,他的闺女何春燕都读小学了。其实,相对来说,他读大学时的年龄在当时还不算最大的,至少唐伟东就不止一次的听过,当年三四十岁以上大学的人比比皆是! 这就是为什么何新华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回到原籍工作的原因。家里有老婆孩子拴着,只要不是陈世美,一个有责任心的爷们儿,能飞到哪里去? 听多了老三届大学生,功成名就后抛弃妻子的故事。仅就这一点来讲,唐伟东对何新华还是很敬佩的。 何新华的夫人李玉英,比何新华大几岁,不到40岁的年纪。不过,可能是没受过什么操劳,保养得当,看上去也就30出头,反而显得比何新华更年轻。 夫妇二人未语先笑。 “哎呀,都是老同事老邻居了,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啊”李玉英拉着陈秀娥的手,亲热的说道。“来,来,老唐,老陈,还有伟东,都别站着了,快坐!燕燕,快给叔叔阿姨倒杯水。” 东道主礼数周全,亲切热情。客人当然也更不能失礼了。 作为小辈的唐伟东,赶紧上前,向何新华李玉英夫妇微微鞠了一躬:“叔叔好,阿姨好。” “好,好,都好,都好。” 何春燕摆上水果,给每人倒上一杯水,就坐到唐伟东旁边。 两家大人以前只能说是认识,并没有什么深交,经过那天的事之后,接触的多了,慢慢也就熟络了起来。 离开饭还有点时间,两家人先进行了一场餐前例行的寒暄,而且还越聊越投机,不过两家人都刻意的,没有提起那天发生的事。 唐伟东和何春燕,作为两个小辈儿,也插不上话,只能老老实实坐在那里,面带憨憨的微笑,貌似认真的听着大人们的谈话,时不时的还要点头附和一下,显得有点傻。 不过唐伟东感觉到,何新华两口子对自己好像更关切一些,话题时不时的往自己身上引,还考校了一下自己的功课。 何新华更是博古论今,找了点儿话头,跟唐伟东聊了一些,他这个年龄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历史文学方面的话题。聊起了性,甚至连现在的政治、经济都有涉猎。 经历过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的洗礼的唐伟东,根本不怵。只要何新华发问,唐伟东有问必答,侃侃而谈。虽然有些观点何新华不太苟同,不过也有一些观点能让何新华听了,有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感觉。 随着聊天的深入,何新华两口子眼睛越来越亮,看得出来,他们对唐伟东的表现极为满意,甚至带着一点欣喜。 唐伟东却是越聊越蒙圈,甚至在想,是不是因为自己英雄救美,对方家长看上了自己,要把女儿以身相许,招了自己做女婿?要不根本没法解释,这两口子明显带着考校意味的聊天方式。 只有在电视剧里才能出现的狗血桥段,难道要在自己身上上演?可何春燕要比自己大四五岁呢,而且两个人年龄这么小,难道要定娃娃亲?唐伟东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感觉不太靠谱,就算他们一家三口都同意,唐伟东自己还不干呢。 既然想不通他们的用意,干脆也就不想了。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吧。 一个小脑袋从何春燕的旁边钻了出来,面带好奇的看着屋子里的这一群人。唐伟东看到了,对她笑了笑。小姑娘不知道是害羞还是害怕,又躲到了何春燕的背后。小姑娘大约四五岁,应该何新华的小女儿,按年龄来算,应该是何新华大学毕业回来之后,才有的她。 看见小姑娘,李玉英笑着伸手招呼道:“莹莹醒了?快来,跟叔叔阿姨和哥哥打声招呼。” 小姑娘听到妈妈的吩咐,走了出来,脆生生的挨个打了声招呼:“叔叔好,阿姨好。”到了唐伟东面前迟疑了一下,可能唐伟东刚才的笑容有点憨傻,把人家小姑娘吓到了。不过良好的家教,还是让小姑娘很有礼貌的说了声:“哥哥好。”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何新华起身道:“你们先聊着,我去看看炖的东西好了没,咱们准备开饭。” “别太麻烦了,咱们吃个家常饭就行了。”唐建国起来推让了一下。 “不麻烦,不麻烦,就是家常便饭。”何新华也笑呵呵的回应道。 一顿在这个年代相对丰盛的晚餐,宾主尽欢。 唐建国和何新华还喝了点儿酒。两个人,一个是天生酒量大,一个是“酒精”考验的革命干部,本来都不应该喝多。 这次或许是心情好,聊的开心,酒逢知己千杯少,结果到最后两个人都有点喝大的趋势。 聊着聊着,话题又转到了孩子的身上,两家人对着对方的孩子可劲儿的一通夸。 “老唐啊,伟东这孩子不错,既然你们两口子也喜欢燕燕,咱们干脆结个干亲吧。”何新华伴认真半开玩笑的跟唐建国说道。 “好啊!”,唐建国可能喝的有点多,连脑子都没过一下,顺口就答应下来。 “你……”,唐建国的举动把陈秀娥好气,推了他一把说道:“你是不是喝多了?灌二两马尿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是吧?人家何厂长跟你开玩笑呢,你好什么好?” 何新华摆了摆手说道:“哈哈,没事,没事,我是真觉得伟东这孩子不错,弟妹,不会是不舍得吧?” 这时,李玉英也笑着道:“弟妹啊,你可冤枉你们家老唐了,我们家老何前两天还跟我提过这个事呢,我也是同意的。感觉你们两口子人都挺好的,让燕燕给你们当闺女,也是她的福气。” 陈秀娥一听他们两口子这么说,也不知该怎么接了,之后看向唐建国,这种事还得爷们儿来拿主意。 唐伟东也算是听明白了,什么英雄救美,以身相许,招他做女婿的,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人家两口子是要按照这个年代,当地最传统的风俗习惯,来表达老唐家对自己闺女的恩情啊。看来是自己前世看小说,电视剧看多了。 这年头认干亲,可不像几十年后那种,干妈遍地走,干爹像种狗的嘴上干亲。现在只要两家人把这个关系一定,一个头磕下去,那就是真真正正的一门亲戚。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是要登门的。 不要说是两家大人定的干亲,就算是两个小孩儿私下之间,因为关系好,拜了把兄弟,两家人也会认这门亲,见了对方父母也得喊爸喊妈。 还有一种情况。这年头的人普遍都穷,也淳朴。 比如,一家的孩子伤害了另一家的孩子,当事家长必定会登门赔礼道歉,探望赔偿,因为贫穷,出钱是出不了的,最多能带几个鸡蛋,可有的时候,自家孩子惹的祸有点大,几个鸡蛋根本无法弥补对对方带来的伤害。 再比如,这个年代的孩子都是散养,每到空闲或者假期,下水游泳爬山摘果,就成了孩子们不多的娱乐方式,这种事情上也是最容易出现危险的,每年都有孩子受伤或者溺亡。如果这个时候,一家的孩子救了另一家的孩子,这样的再造之恩,一点礼品是报答不了的。 遇到以上类似的这些情况,当事人的父母往往会带着孩子去对方家,一个头磕地上,认个干亲,从此就给人家当儿子了。 这样的干亲可不只是说说而已。按当地风俗,六月,八月,春节三个节日是一定要登门拜见探望的,生日更不能落下,病了也要陪床,甚至对方父母百年之时,那是要去跟亲儿子一样陪陵,披麻戴孝,当孝子的。说的直白一点,除了不改姓不离家,就跟人家的孩子一样,人家孩子该尽的义务,他一样都不能落下。 唐伟东属实有点傻眼,做好事救个人咋还给自己救出个爹来呢。偷偷的看了何春燕一眼,何春燕脸上也是一脸懵,看来跟自己一样,她也是刚知道,父母并没有提前通知她知晓。 两家人的目光全停留在唐建国的身上,等着他表态。 作者说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