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派出所腾了一间会议室给顾琛他们用,这里也是0322失踪案的集中办公地。 其他孩子的失踪案暂且搁置,所有警力都集中投入到袁泽失踪的案子里。 袁泽失踪时所穿的鞋,已经问过王斌了,也在网上找到了同款鞋样。接下来的痕迹比对,很快有了定论,在网吧后面小巷里的鞋印与袁泽所穿的一致。 “老方那边dna结果有了吗?”顾琛问丁月瑶。 “开会前我确认过了,说是还要一个小时左右。” “好,关注下进度,有消息了及时通知。” 江明那边开始展示今天采集到的证据,因为时间紧,并没有采用ppt的格式,只是投影了现场照片,再结合口头讲解。 “很可惜,第一是现场本来就比较乱,第二呢被打扫过,没能采集到清晰的脚印。现场的几处血迹我们也都采了样,准备做血样匹配,看看有没有除了死者以外其他人的血。” “链条厂是第一现场还是死者死后转移过来的?” “从死者脚部位置留下的蹬踢的痕迹,还有地上留下的他的手掌印来看,他到这里的时候还没有死,所以利和链条厂是行凶现场。” “凶器呢?” “房间里,以及隔壁的几间都找了,暂时没有发现。但是那里垃圾杂物太多,很多地方也看不到。” 顾琛想了下说:“我去申请警犬来,不光屋内,屋外的大片区域也很可能是凶手抛弃证物的地方。没有警犬,那么高的草,那么大的区域,即使就在我们眼皮底下,也很难找到。” “现场还收集到了什么?”顾琛又问。 “一些毛发,纸巾,最重要的证物是的死者手里的纽扣,应该是他从凶手身上拽下来的。” “好,那接下来大家就死者被害的场景,谈下自己的看法吧。” “这么凶残的凶手,心理一定是扭曲的。而且很可能他之前的人生经历中,也受到过别人的虐待。”刘安明说道。 “是否有受到过虐待还有待于更多的信息,但是心理扭曲是肯定的。他的心中一定是充满着仇恨。” “死者几乎没有反抗就被杀了,说明凶手很强壮。”有人说道。 “这点我可能有不同意见,死者如果被迷晕了,也是不会反抗的,这点要等法医那边确认后再定论。”王东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是死者如果是在网吧的小巷里被迷晕,然后将人背到这里的,那你的推论应该是成立的。但是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证据证明,是步行还是有交通工具。” 老张说:“步行的可能性不大,虽说是晚上,但保不齐会遇到哪个夜归的人。结合小巷的环境,我更倾向于是电瓶车。又方便,小路也能进,还没有声音,电瓶车到处都是也不容易引起别人注意。” 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 王东将网吧的调查情况做了汇报,最后他说:“结合已经了解的信息,袁泽失踪时在晚上3\/22号23:52分到3\/23号03:11分之间从网吧失踪的。从网吧上网的人那里了解,当天网吧并没有出现争吵,打斗的情况,那么袁泽可能是认识对方,或者是自己主动离开的网吧。” 小江补充道:“网吧里面没有厕所,上厕所要去外面的公共厕所,大概有50米远,大部分在那上网的人如果小解的话会选择在后面的小巷里解决。” “所以,袁泽有可能是去小巷小解的时候被人偷袭的。” “我是这么认为的。”小江回答道。 “顾队,我觉得我们现在最主要要了解的是凶手的目的,是为钱,仇杀还是随机杀人?”丁月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现有掌握的证据,还支撑不了判定凶手的作案目的。”老张说,“但是从办案的经验来看,除非是变态杀手,仇杀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我赞同老张的看法,仇杀的可能性更大。凶杀冒着被人发现的可能性,在这么个公开的地方处理死者,而且死者的内脏被搅成这样,极尽残忍。”顾琛停顿了下,又继续说,“等法医那边确认死者是袁泽后,就安排去袁泽家找他父母了解情况,另一拨去找老师和同学,要确定他有没有跟人起过冲突。” “如果说要找同学确认,那么王斌应该最合适。看起来他们两个关系不错。” “王斌暂时不能受刺激,他今天受到的冲击太大了。先从别的同学那里去了解情况看看吧,如果不行,我再安排心理辅导师来询问。” “周围邻居也可以去了解下,父母看的不全面。” “好。老张你和李警官一起调查他们邻居有什么收获吗?” “那我来说一下情况。邻居对他的印象褒贬不一,有说他是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的,也有说他脾气不好,看不起人的。” “这不很矛盾吗?”破例参加会议的葛清接话道。 “我们分析下来,应该是对象不同。这个孩子小小年纪还挺有心机的。那些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他对人家就客气一点。家里条件差的,他就鼻孔朝天看人了。” “这也构成不了他被杀的条件,顶多吐槽几句。” “我们还了解到一件事,有个孩子说前几天袁泽欺负了收废品的那个大爷的孙女。” “怎么欺负的?” “那孩子说袁泽和王斌一起,他故意将瓶子举得刚好让小女孩拿不着的高度,然后小女孩不停伸长手去拿,他则一会放低一会抬高,逗女孩子。还说那个女孩很像只要东西吃的哈巴狗。” “后来呢?” “那小孩说,后来那个女孩没坐稳从废品车上掉了下来,摔了一跤,就哭了。然后袁泽说不逗她,瓶子给她,他将里面剩下的饮料倒在小女孩的头上,然后将瓶子往地上一扔就走了。” “小孩子调皮,虽说过分了一点,但是也不是什么大事。”顾琛问,“你们去这个小孩家了解过情况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