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过后,赵云难得展示出他的温柔与多情。 刚刚刺刀见红,他什么都明白了。 在浴室的昏暗灯光下,水雾弥漫,仿佛将整个空间笼罩在一层柔和的薄雾之中。赵云和小雀姑娘静静地坐在浴盆里,身体轻轻贴合,仿佛两只相互依偎的小鸟。他们的眼神交织着柔情与欢愉,仿佛在无言中传递着深情。 赵云轻轻抚摸着小雀姑娘的柔软肌肤,感受着她身体的温暖和柔软。小雀姑娘闭着眼睛,微微仰起头颈,享受着这份温柔和关怀。水滴顺着她的肌肤滑落,发出微弱的滴答声,仿佛是一首悠扬的乐曲。 两人之间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心灵深处的默契和情感交流。他们的心跳似乎在同一个频率跳动,仿佛是一首动人的旋律。赵云轻轻吻上小雀姑娘的额头,传递着深深的怜爱之情。 赵云和小雀姑娘的欢愉并非只是肉体上的交融,而是心灵深处的相通与共鸣。赵云也不是禁欲者,五大三粗的强壮男子岂会不爱美人?何况刚刚自己如此冲动,一定也是要对小雀负责的。而小雀早早的就被荀谌洗脑和控制,要她做云公子的小妾,她只要留得赵云一直在袁尚身边,将来荀谌就用颍川荀氏的名份给她一个赵云侧室乃至正室的机会。小雀也的确是爱慕这位高大威猛且帅气英俊的男子汉。可谓是美女爱英雄。 这一切自然是袁尚的安排,就是用女子把赵云留在身边,慢慢的等赵云的女人在邺城生了儿女,你的志向与对刘备的痴迷也就不得不放下了。袁尚穿越前是一位父亲,有女儿的,他最清楚当有儿女诞生时,一个父亲对这种亲情是可以舍弃世间一切梦想和理想的。所谓父爱,所谓为了亲人抛却内心的理想。 晚些时候,袁尚来到赵云宅邸,见到了小雀一直服侍着赵云,而赵云见到袁尚时也脸色上也有些不自然,毕竟一直自诩忠义之人的云公子到邺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美丽的婢女给睡了。 而小雀见到袁尚却十分谦卑恭敬,内心当中还有深深的畏惧。袁尚安插她在赵云身边,为了保证她的忠诚,一直“照顾”着她的父母,她并不知道父母在哪,只能书信来往。一旦她背叛袁尚,她的父母不但会死,还会变成像张燕牢房中那些“人彘”一般。而且小雀也会被袁尚的人追捕,结果也是“人彘”。当小雀第一次被带到张燕牢房看到那些“人彘”后,便彻底畏惧袁尚。 她内心深知这位表面上看起来仁德儒雅的贵公子,实际上是一条手段狠辣的毒蛇。除了效忠于他,别无他法!所以小雀见到袁尚,是见到了自己的主人。 袁尚对于她就是魔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想让她荣华富贵当将官的夫人也可以,想让她变成“人彘”也可以。 正是那句话:君恩如海,君威如狱! 袁尚私下给小缺的任务就是让她成为赵云的女人,并且怀孕!要她为赵云生下儿女!这样是双赢,乃至三赢局面。赵云有得力干将,小雀有如意郎君且父母安好,赵云也不必千里迢迢跑到徐州的沛城找刘备。 袁尚这次到访就是礼节性的访问,当然态度是十分热情的,问赵云对这是否满意,尤其是服侍他的小雀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可以换掉。 赵云闻言连忙表示“很满意,小雀很好”。 寒暄了大半天,绕了一个大圈子,袁尚说起客卿的事情。他表示会为赵云争取最好的待遇和官职,之后自然是想请赵云彻底留下,别当什么客卿了,索性当官扎根在邺城就是了。如此一来,过去的四公子便可以又常常聚在一起了,因为甘宁已经留下了任职偏将,且直属自己调遣。 赵云闻言还是婉拒了,且坦言表示自己之所以留下还是因为袁尚的恩情,但是毕竟袁绍是灭杀公孙瓒之人,公孙瓒为他的旧主,他实在从道义上无法正式辅佐旧主之仇敌。 这就是赵云让袁尚又爱又恨的地方,坦坦荡荡,正义凛然,不虚伪,不做作,找找借口,遵循心中的大义。 这个世道,许攸和贾诩这种人到处都是!但是敢于说真话,讲实情,真性情的人却寥寥无几。袁尚已经不得已杀过一个沮授,眼前的赵云则尽量能不杀就不杀。毕竟他的人品和他的枪法一样凤毛麟角! 袁尚一点也不责怪赵云,而是大为赞赏赵云之忠义气节。说实在的,赵云的回答也在袁尚的意料之中。他无论如何都要稳住赵云,即便是当暂时的客卿,赵云也必须和自己一起征战徐州。 因为徐州有吕布,天下无双的吕布。以他的武艺,颜良,文丑,张合,高览,甘宁五个人凑一起也最多战平。且袁尚也不可能一下子带这么多武将。 这就需要赵云再配合几个武将抵挡住吕布了。 不过将来赵云大战吕布的好戏,让袁尚是无比期待,想起来就热血喷张! 从赵云处离开,袁尚又在深夜到访许攸住处。 袁尚自然是提前让周仓准备好了一份厚礼送到了许攸处,不乏古玩字画这等高雅的奢侈品。这份厚礼是值得的,因为许攸这个人很简单,拿钱就办事,事情办得又很漂亮。将来如果真的天下平定,用不上许攸了,再给他扣个贪墨的帽子就好。到时一抄家,模仿清朝嘉庆帝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袁尚这也是学乾隆帝养贪,之后让儿子杀贪。 目前来说,许攸的作用很大,而且和袁尚之间也很有默契,合作的十分愉快。他与袁尚几乎把袁绍的视听左右了五六成,再加上荀谌通过颍川荀氏在外控制的舆论风评,可以把袁绍的视听控制到七八成! 只要再给出合适的计策,袁绍自然而然的会被袁尚牵着鼻子走。 袁尚和许攸密探了荀彧此来的事情,并且分析了袁绍此时的心思。二人都觉得的确应该南下攻打徐州,于是二人密谋了许多,待日后共同说服袁绍。 同时许攸还对袁尚连连道谢,袁尚不知道许攸谢什么。 许攸直言,谢他杀了沮授!因为他和沮授田丰素来矛盾重重,如今在许攸视角中,袁尚贬斥田丰到并州,之后设计害死沮授,算是让许攸大为感激。毕竟很多事情是他这个谋士无法做到的。 袁尚倒喜欢许攸这副真小人的嘴脸,讨厌谁就目标明确的盼着谁死,想弄死谁! 不过想控制袁绍,用许攸这种小人比用田丰沮授这等君子要好得多。然而一旦某天袁绍真的不在了,袁尚能继承大统,则当多多善用田丰沮授这等人才。许攸这种人,就找个机会杀贪取财即可。到时又是一笔丰盈府库的收入! 回到府中,袁尚也是疲劳了一天,三位妻子只有曹宪还没有休息,当袁尚回府后,曹宪竟然来迎接。袁尚便回了曹宪的房中,曹宪还亲自给袁尚来精油按摩,让袁尚在按摩中睡去。这样一觉是最解乏最舒服的。 袁尚心里也清楚,要论伺候自己,对自己贴心照顾,曹宪是最尽心最疼爱自己的。黄月英为人相对清高一点,有些事情她不愿意做,袁尚也因为她墨匠阁的事务从来都是迁就她。甄姬更不用说,到现在还得自己热脸贴凉屁股。 只有曹宪完全符合汉朝时代女子的道德水准。 可是袁尚心里还是信不过她的。毕竟她是曹操的女儿。她对自己再千依百顺,体贴入微,再贤良淑德,再房事羞耻,依旧让袁尚无法忘却这个女人的父亲是一代奸雄曹操。 总有百分之一甚至只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是曹宪是伪装的! 然而袁尚就无法忽视这百分之一、万分之一! 翌日,袁绍并没有休沐,而是召集众人在自己府上议事,毕竟他离开邺城许久,很多事情要由他拿主意,他也要看看邺城的情况。 会议中,荀谌先进行了述职,把冀州大小事情告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韩猛渎职一事,造成损失很大,而且韩猛违背了之前自己立下的军令状。 袁绍自然是不悦,于是命人把韩猛押解来。 韩猛倒是聪明得很,他知道主公得胜归来,只要自己告饶,态度好,再有人给求情便不至于被斩首。 因此韩猛见到袁绍就自责的哭起来,连连叩首,说自己犯下大错,但是在牢房中一直盼着念着袁绍打胜仗。他也坦言自己不是守城的料,当初就应该追随袁绍去幽州战场厮杀。 袁尚闻言心中暗忖:果然三国里没有傻子,面对生死裁决之时,谁都会动脑子,谁都会说几句漂亮话。 袁绍自然是生韩猛的气,但是闻言后又觉得此人之过错也没有影响大局,何况当时的确是硬留下他守城的,韩猛擅长的是攻战,并非驻守,这次犯错也算是情有可原。 这时袁谭站出来为韩猛求情。倒不是袁谭和韩猛的私交多好,而是袁谭清楚韩猛也是个人才,原先河北将领中第五能打,保下此人,日后此人必可以帮助自己对抗袁尚。因为韩猛是刘夫人和荀谌捉拿下狱的,后来袁尚也是兴师问罪,韩猛自然是心中怨恨袁尚的。将来夺嫡之时便可有韩猛相助。 韩猛平日里和颜良有点交情,颜良这时看向袁尚,也想求情。 袁尚自然知道袁绍的性格,他打胜仗之后会宽恕这些犯罪犯错之人;他若是打了败仗,必然要杀掉那些犯错之人,和不同意见之人。原史中的田丰不就是这么死的,嘛,明明田丰的策略和谏言是正确的,但是袁绍羞于见他,便索性把田丰给杀了。 袁尚知道很难置韩猛于死地,因此给颜良一个眼神,允许他求情。 颜良随后也出面求情,颜良一出,文丑便也出门求情。 这便是裙带关系的连锁反应。 袁绍已有赦免韩猛的想法,于是便对他从轻发落了。最终把韩猛削去二级官职,并且责打四十军棍,之后留在邺城听用。 韩猛千恩万谢,之后去军营领板子去了。 袁尚自然不会在这些小事上和父亲产生矛盾,没有必要在这种时候去和父亲争论。所以风轻云淡的看着袁绍处理。 袁尚自己是有数的,自己再得宠,此时反而不能说太多话,不然有恃宠而骄的意味,反倒令袁绍反感和起疑心。自己在袁绍面前就乖乖做个孝子就好。真有出谋划策的事情,可以让许攸和荀谌去当自己的口舌。自己该避嫌的时候要避嫌。 下一轮汇报述职的是审配,这个可是袁氏一族的忠臣,能吃苦耐劳又能坚守城池。他把并州之事汇报,并且告知并州南部的防务由高览主理。 并州之战实在是打得漂亮,最露脸的倒不是审配,而是袁尚。袁绍听闻张燕被廖化活捉,于是大为赞赏廖化,并且也夸赞袁尚举荐此等好武将。 之后袁绍想起了张燕,斗了这么多年,他想亲自见见张燕。袁尚说张燕最近生病,最好今天晚些时候再见。 袁绍笑道自己不急在一时。 随后袁绍便开始对幽州之战进行论功行赏。 先封赏的自然是最大功臣,文丑,击杀公孙瓒父子。 之后第二功劳是张合,隐藏在渔阳郡,以奇兵破开城门,引大军入城。 再之后许攸,颜良,远在幽州的淳于琼和吕威璜,袁谭,辛评,辛毗,等人都有功劳,统统都有封赏。 留守的荀谌兢兢业业,也有封赏。新人甘宁护城有功也正式封为偏将军听用。 并州的战绩,审配叔侄都有功劳获得封赏,远在上党郡的高览、关平,特别是廖化也有封赏。就连执行坚壁清野计划的田丰也是有封赏的。 封赏了如此多的人,偏偏袁绍没有提及袁尚半分。 这倒让众人有些疑惑,难道袁绍会担心儿子袁尚功高震主,因此不敢封赏? 袁尚此时则是淡定自若,不卑不亢,不着急也不怨愤。 袁绍意味深长的观察了一番袁尚,之后终结了封赏大会。 袁尚竟然一点功劳和赏赐都没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