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为《长安之狼》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并被诸多报馆转载。</p>
长安这是怎的了,有虎有豹,现今又有狼了。</p>
作者虽匿名,但自称是一名资深调查记者,昨日于网上见了李逸的陈情表后怀疑有假,遂展开调查。</p>
介入调查方知,陈情表涉及隐私,若无李逸本人的授权书,外人难以查阅,更莫说复印而出。</p>
故而网上的那份陈情表是假的便罢,若是真的,大概率是李逸本人为应对舆论放出的。</p>
另外府上的声明中承认早已知晓李逸之事,所以陈情表他们近期极可能拿到过,那么也有可能是府中的公关部门故意传出的。</p>
人家分析得在理吗?</p>
自然在理,而且有理有据极为通顺。</p>
李逸未料到会在此处被人抓住把柄反转,心中暗骂愚蠢。</p>
实则这个漏洞未必需要调查,只需咨询一下律法顾问就可能发现问题。</p>
府上宣传部门一直在胡搞,自己也是瞎了眼,竟然相信他们在布一盘大棋。</p>
就在李逸洗漱时婉如也打来了电话,说的亦是此事:“宣传部门考虑欠妥,如今舆论极为不利,若不压下恐会直接影响明日商铺的营收。”</p>
李逸真有些不知如何回应,事情骤然恶化影响了府上声誉,宣传部门所想的竟是明日周一新货上市的销售。</p>
“此事我来处置吧,用完早膳便发声明。”</p>
舆论发酵前后已近乎十日,李逸对此事有些倦了,他是文人雅士,不是权谋争斗之士。</p>
有了炒作之机,起初的确新奇有趣,玩得亦开心,实则不符他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之性情。</p>
再者目的已然基本达成,入仕才两个多月,仅作了两部短文外加八篇《长安风华录》,在文坛根基尚浅,接下来得凭实力去充实和支撑声名,继续空炒毫无必要,当见好就收。</p>
《长安之狼》虽写得有理有据,却未必能颠覆当下既有之局面,此事历经两次反转,再单纯的看客亦警觉了。</p>
另网传的陈情表亦非新鲜事物,文章发表不久后援会便站出驳斥,李逸过往的经历在文人中早已不是秘闻,网上流传的那份陈情表其实之前就出现过,后援会许多人都曾见过。</p>
后援会成立不久有人曝了李逸的不羁少年经历,托管之人和府上宣传部门为了洗白,未经李逸允许就贸然地发过一次陈情表,只是当时人未出名未引起关注,现今完全可说有人转发了旧闻。</p>
看来宣传部门一直就糊里糊涂,不过之前自以为是的作为倒是阴差阳错掩护了这一回。</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