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进行商讨,理由是楚军已经好多次对晋军避而不战。</p>
这样一来,从“函氏”而来的楚军,很难说会不会真的出现在联军面前,极可能是在确认无法切断联军后路之下远远吊着。</p>
“我并不认为楚国现在肯跟我们交战。”国书近期跟华元接触比较多,主要是为了请教怎么让晋国同意齐国攻打莱国。</p>
华元并不想与国书表现得太亲近,尤其是在晋国君臣的注视之下。</p>
可是,目下宋国需要齐国同意到“虎牢”集中贸易,华元只能小心翼翼地跟国书接触,尽力表现出亲密。</p>
他俩凑到一块,嘀嘀咕咕有好一会了。</p>
“楚国绝不是一次两次惨败会萎靡不振的国家,只是他们目前的麻烦比较多而已。”华元说道。</p>
国书愕然了一下,说道:“我当然知道楚国不会轻易被打垮,说得是这次。”</p>
当下,由于楚国虚弱下去,导致晋国正处在绝对强势的阶段。</p>
天大的实话,齐国绝对不愿意晋国继续强势下去,要不然齐国会非常难受。</p>
齐国君臣却也能面对现实,愿意蛰伏等待新的时机。</p>
要是能够亲自引导或干涉,齐国君臣有那个胆子去做,只是暂时看不到相关的机会。</p>
“不出五年,楚国绝对会重新北上。”国书是站在过来人的身份讲这一句话。</p>
华元不敢说比国书更加了解楚国,该知道的一应不缺,应道:“也许不用五年那么久了。”</p>
“也是……”国书笑着说道:“我们已经踩踏在楚国的土地上,他们再不想拼命也得拼命。”</p>
华元立刻真心诚意地笑了起来。</p>
以前是晋军没有机会踏入楚国的土地吗?并不尽然的。</p>
先前晋军不进入楚国,更多是避免楚国与晋国拼老命。</p>
这一代的晋国君臣却是选择踏入楚国本土,以华元的认知来看,觉得晋国君臣应该是做错了事情。</p>
华元这是不知道晋国已经拟定新的国策,由于缺少足够认知,以自己的想法去判定。</p>
要说还有哪一方最开心,肯定是齐国君臣了。</p>
齐国君臣巴不得晋国刺激楚国拼命,只有晋国和楚国打得非常激烈,齐国才好进行额外的操作。</p>
其他国家?他们只是随势而倒,硬要说有什么感触或体会,只能说感到茫然。</p>
“我听说是楼氏之主推动联军南下。”国书说道。</p>
华元立刻看向楼令,有些话不太好说出口。</p>
楼氏是崛起不久的家族,无法让华元根据前几代楼氏之主的行事轨迹进行相关判断。</p>
十多年前,华元所认知的楼令是一名莽夫。</p>
等楼令变成晋国的司马,主持晋国的律法制定,参与军队扩编事宜,直接让华元推翻了对楼令的所有认知。</p>
莽夫能干出那些事情?华元还觉得楼令是莽夫,纯粹就是自己脑子坏了。</p>
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多,华元一再进行侧写,一次次不得不推翻认为窥知的东西。</p>
“楼氏之主啊?只能交好,万万不能得罪了。”华元呢喃道。</p>
国书对此远比华元有更深的体会。</p>
说起来,楼令可是踩踏着齐国崛起,只是齐国君臣恨不起来而已。</p>
国战嘛,还是堂堂正正对决的方式,技不如人有什么好恨的?</p>
齐国君臣对楼令的感观反而很不错,这种不错是历经郤氏与楼氏的邦交家族得到轮换,体现出来的区别。</p>
成为他人谈论对象的楼令,他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p>
楼令真的能够想象到楚国君臣现在有多么纠结。</p>
先是郑国攻打楚国的小弟陈国和蔡国,楚国君臣商议很久才决定不出兵救援。</p>
楚国不出兵的理由是,他们现下确实打不过晋国,而晋国邀请诸侯在宋国会盟,一旦楚国出兵救援陈国和蔡国,恐怕又要演变成一次送人头的军事行动。</p>
同时,楚国想要让陈国和蔡国归附晋国,以后再用攻打陈国或蔡国的行动迫使晋国出兵援救,用这样的方法消耗晋国的国力。</p>
所以了,不是只有晋国的人能够想到疲楚之策,楚国也会有人想到疲晋之策。</p>
另外一件事情,楚国出征吴国结果战败,吴军又一次威胁到他们的“巢”地。</p>
楚国认为输给晋国不丢人,反正历史上输掉的次数不少,争取下一次赢回来便是。</p>
然而,输给吴国就会让楚国君臣觉得很丢脸,尤其是又被吴军打到“巢”地,更加觉得没脸见人。</p>
因此了,无论是出于保家卫国的需要,亦或是羞耻心驱使,楚国君臣一定要将入侵的吴军赶出去,甚至攻到吴国境内实施报复。</p>
非常要命的事情发生了!</p>
以晋军为首的联军没有去收下陈国和蔡国这两个包袱,他们选择从胡国突破再打进楚国本土。</p>
这是有史以来晋军首次打到楚国的本土,并且还是带着一帮小弟打进来。</p>
知道那会给晋国增加多大的威望,使得那些小弟认为楚国果然不行了,搞得他们对晋国越加服从吗?</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事实上,跟随晋军南下的列国众人,他们真的认为楚国变得不行,想要给晋国捣乱的国家收了心思,本就依赖晋国的国家变得更加忠诚。</p>
那么,楚国该怎么办?</p>
楚国肯定要驱逐入侵的吴军,也不能任由联军继续安逸吧?</p>
可是……,楚国君臣真的明确知道现阶段很难跟晋国抗衡,陷入一种极其纠结的心态。</p>
晋军南下了两个满编军团,来的还是中军与下军。</p>
晋国的中军主要由郤氏和荀氏组成,下军主要由郤氏和楼氏组成。</p>
郤氏的强大众所周知。</p>
崛起不久的楼氏有多么能打也是一再在战场上得到证明。</p>
光一个郤氏就很是令人头疼,再加上一个楼氏,真的就不是头疼那么简单,达到了稍微一想到要与之交锋就会心慌的程度。</p>
楚国君臣很清楚一点,兵力不达到二十万,别想着去与之交锋了。</p>
现在的楚国却是无法集结二十万的兵力!</p>
南下的不止是晋军,还有一众诸侯的军队,不把在陈国和蔡国肆虐的郑军加进去,数量还是超过了十万。</p>
楚国知道晋国的小弟大多一般,他们更清楚齐军、宋军并非是不能打,尤其是宋军对上楚军舍得拼命。</p>
一个很现实的抉择摆在楚国君臣的面前,那就是他们到底要怎么办?</p>
这样一来,难题也就回旋镖到了晋国君臣这一边了。</p>
“楚国会增兵吗?”郤锜问道。</p>
关于这一点,知晓楚国有没有增兵,能够大致判断他们是不是要跟联军正面交锋。</p>
“没有迹象表明楚国庙堂发出新的征召令。”华元知道是在问自己。</p>
谁让宋国与楚国是邻国,并且因为楚国一直入侵宋国,导致宋国君臣必须紧盯着楚国庙堂。</p>
这种盯着,自然是随时注意楚国众贵族有没有集合开大会,开了大会之后又是什么动作,不是在楚国庙堂安插间谍或是收买楚国贵族打听消息。</p>
郤锜得到答案,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p>
从“方城”后面出来的楚军数量约是六万?</p>
讲实话,六万是一支数量很庞大的军队了。</p>
当前能够集结出六万军队的国家,不说诸夏大地这边,算上全球的文明,估计不会超过三个。</p>
诸夏大地这边是晋国和楚国,中亚那边是一个叫米底的王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