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夏商周时期。
作为文化早熟的国家,中国是全球实行考试最早的国家。据《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的说法,“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
然而,“考试”这个词却是在汉代才出现的,当时的选士制度是学校教育、乡举里选、诸侯贡士三位一体的模式。而作为一种客观衡量人才优劣的手段的制度化过程,主要是在汉文帝和汉武帝推行和完善察举制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考试制度诞生以来,其公平性和科学性打破了阶级、地域等限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平台。每年亿万莘莘学子都通过这一考试,有机会进入高等教育学府,成为国家栋梁。
故而几千年来华夏土地上的每一个学子,其血液里都流淌着考试的基因。
仅在苏城高中这一方小小天地内,云集了全市所有区县的天之骄子,他们汇聚一堂,一起在教室内寒窗苦读,为了在每场考试中多得几分恨不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学子们的“圣经”,也是学子们的宿命。
然而在教室内的这群学子们中,有一个人总是显得突兀,他就是田文斌班长的同桌,喜欢发呆的高飞同学。
高飞总是独自发呆。
在吃饭的时候,在读书的时候,甚至在作业宣讲的时候,当着班主任的面,他总会时不时望向外面的世界,望着窗外蔚蓝的天空,一望就是十几分钟。
高飞望得久了,便会幻想自己是一只鸟,从座位飞出,悠哉游哉地盘旋在屋沿。
然而每当阿伟一次次幻想着飞出窗外时,一根根冰冷的钢条就会交织在他的眼前,如同一张大网将他捕捉,把他捉回现实世界。
只因这里是苏城高中,当地最好的中学,每一间教室的窗外都安装着铁栅的学校。
栅栏纵横交错,将教室整个封闭保护。可是在阿伟看来,这不是栏杆,更像是一个牢笼,一个关押自己的牢笼。阿伟总是暗暗抱怨,自己简直就像一只笼中之鸟。
可是没人会搭理他的牢骚,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趴在桌上答题,教室内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写着得分步骤。
“高飞!别左顾右盼!”鲁豫晋一声呵斥打破了教室的安静。
高飞听到自己名字,好似浑身过电,他和班主任的目光四目相对,一股深入骨髓的恐惧瞬间袭遍周身,阿伟条件反射般打了个激灵,立刻趴在桌上将头埋地做思索状。
“高飞,又在发呆!”班主任鲁豫晋强按下怒气呵斥道,他的嘴里嗦着牙花,活像条吐着信子的毒蛇,但是他点到为止,并没有让学生继续难堪。
一来是因为学生们正在考试,二来是因为高飞成绩是班级第二。
是的,这是个很惊人的事实,一直在课上发呆看景的高飞,其实是班级不折不扣的千年老二,仅输班长田文斌一头。因而这种优等生总会被班主任特殊优待。
天可怜见,读书这种事实在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有的人为了提高几分恨不得每日头悬梁锥刺股,而有的人仅仅使五分力,考试成绩便可数一数二。
一阵小插曲过后,教室内重回寂静,只有微弱的沙沙声响成一片,这是学子们笔尖磨砺的声音,这声音让鲁豫晋安心。
距离期中考试只有一天半。
苏城高中的准高考生们用半天时间考完了三门主科和三门副科,考试从下午两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期间只有晚饭用餐时学生们才稍微放松了一会。
终于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鲁豫晋抱着一摞试卷离开考场。
学生们骚动起来,数十个高三学生率先启动,如炮弹般跑出教室,跑出大楼,跑出学校,只为争分夺秒地赶上校车,一看就是家住的远的。
至于住的近的,这时候学生们终于有了片刻空闲,他们三两个结伴同行,慢悠悠地走出教学楼。同学们吹吹水,聊聊天,造造瓜田李下的谣,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活的笑容。且慢走,且慢走,这趟回家的旅途,是学生们少有的自由支配的时光。
最后那些姗姗离开教室的学生,除了偷偷谈恋爱而故意晚走的地下情侣,就是高飞、田文斌这种就近走读的学生了。他们家长都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读,住址个个紧邻学校,几乎出了校园大门就是家,有的学生甚至一家人吃住在这里,只为了能让孩子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