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他这个锦衣卫指挥同知高一级。
加上两个机构的从属关系……吴公公,是朱平的顶头上司!
不过,他一直镇守赣州城,和赣州巡抚艾学尹艾大人在一起。
一省之地,巡抚职位最大,管民生,
都指挥使权利最大,负责一省军务,
镇守太监地位最高,监督巡抚,都指挥使,直接归属东厂提督管辖。
而且各省镇守太监是轮值,这也是米雨松上位之后的一大举措。
也就直接导致了各省已经不可能再腐蚀镇守太监。
所有二十二省,二十二位镇守太监都不知道下一次自己会去什么地方,不能得罪的人,也就只剩下了一个米雨松。
加上一开始米雨松的酷烈手段,以及对于太监而言,最重要的奖励……入族谱,进宗祠,皇帝亲书嘉量。
这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历史先河。
而这项举措刚开始执行的时候,也是米雨松显露宗师境修为的时候。
没人敢在那个节骨眼儿上开口。开口拒绝意味着什么,没人知道,也没人敢赌。
这也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锦衣卫指挥同知朱平,面对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上官,眼中有着深深地警惕。
这位吴公公来赣州已经大半年了,深居简出,这还是他们也是要写的有板有眼,有理有据,甚至还要引经据典。
可太监们不用啊。
即使是各地的镇守太监,东厂的绝对位高权重者,他们也都是不讲什么文采,直接了当,在奏折之中就是怒骂。
看了什么事情不爽一顿骂。
找到了什么错漏,先把你这错漏指出来,然后继续一顿骂。
就算今日什么事情,感觉自己有点风湿疼痛也会抓着你骂。
总之上奏折的是太监,你不能对他有任何的过分要求,没有文采出口鄙陋,这就是太监。
除了太监,其他人做这个事情都可能有问题,但只有太监没事儿。
直到了这个时候,文官们才幡然醒悟,原来这就是米雨松和皇帝陛下玩儿的一出阳谋。
可惜的是所有的文官都没有意识到。
甚至可以说就算是意识到了,也会按照皇帝陛下和米雨松的这条阳谋走下去。
最终的结果是镇守太监们和文官的割裂和仇视。
至少这种敌对关系将会一直持续到这一代的镇守太监们全部落幕为止。
太监们是最记仇的,一记就是一辈子。
没有了色,也解决了财,剩下的就是一个权。
在权力上,米雨松完全放手镇守太监操持一省的东厂事务。
但唯独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镇守太监必须流转。
每个镇守太监在一地只能最多驻守两年时间。
而且两年一到调离的省必须与之前所在地不挨着。
而最终落实的时候就会变成在南方镇守的镇守太监到任期之后,往往会被调到北方镇守。
南北对调或者东西对调已经是这几年镇守太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
而且因为权力的全部下放,所以每个地方镇守太监做出来的事迹也是有好有坏。
好的,给予加勉。
甚至米雨松每两年都会请皇帝陛下下旨。
将考公出来排在前列的镇守太监单独下旨意。
给予这些镇守太监能够入宗祠,入祖庙,入族谱的资格!
要知道这些阉割之人最大的痛处就是被族谱,宗祠除名,从此就是这人间的孤魂野鬼。
而皇帝陛下下旨,天地君亲师!
皇帝陛下是在那宗族之上的存在。
皇帝陛下的旨意,没有一个宗族敢不接受。
因此每两年镇守太监们就会看到自己同僚中那些做的好的人。喜滋滋的回到自己的祖地,祭拜祖宗,进入宗祠,往生之后受香火供奉。
这对于这些太监来说简直是比财色权更加吸引人的欲望!
从此之后镇守太监相互之间都会学习好的做法。而实在是做的不好的那些镇守太监则会被米雨松撤回去重新教育重新学习,而后来者也有机会上位。
镇守太监们做的好的。获得了进入宗祠,进入族谱的旨意之后,也大多会愿意提携后辈,因为他们此生已经没有了其他的欲望和追求。
进入族谱的他们。反而会支持现在的皇帝陛下。
因为一旦皇帝陛下更替,说不定他们的族谱就会有些别的变故。
所以这群人是由衷的,打心眼儿里支持着现在的皇帝以及东厂提督米雨松。
任何人想对皇帝陛下不利,想对东厂不利,那就是和这一群镇守太监们成为死敌。